加强技能培训为何迫切

时间:2012-03-08 10:06   来源:解放日报

  加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最近变得迫切起来,两会期间也是个热点议题。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景气,至今仍冲击着传统经济体系尤其是制造业领域的就业;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我国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在获得丰硕经济成果的同时,也明显提升了土地、厂房、物流、结算、汇率、工资等商务成本,传统企业负担明显加重,劳动力市场中的 “人口红利”逐渐减退。

  所谓 “人口红利”,是指一般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吸收外来直接投资尤其是跨国公司资本转移时,拥有的低工资、低生活成本和大容量适龄劳动力的优势,可以转化为该国家或地区获得的实际利益。在一个地区吸收外来投资的初级阶段,这一优势会特别明显并转化为财富原始积累优势。其主要表现出高增长、高储蓄、低消费、低汇率 “两高两低”的格局,但这种格局维持的时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靠低技能劳动力支撑地区经济增长的时间限度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也无法依托 “人口红利”来保障。这样的初级阶段马来西亚经历了15年,墨西哥经历了20年。我国东南沿海为30年,是目前这一阶段的最高纪录。

  观察和研究 “人口红利”的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曾精辟地提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一优势逐渐消失时,会被迫进行传统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培训力度等必要措施,来合理打造劳动力市场和谋求发展转型。这一时机的出现是必然的“拐点”,人们也称之为 “刘易斯拐点”。

  我国企业界和经济学界已经基本认定, “刘易斯拐点”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出现。虽然,经过30多年的有效积累,这两大区域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极大,也建成了国际社会注目的 “世界工厂”,但包括劳动力工资需求在内的商务成本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的。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更高水准的服务需求和质量需求,使得低技能劳动力加快退出市场成为一种必然。而替代者只能是高技能劳动力。这样,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也就是一项自然的战略选择,必须在政策设计和企业操作两个层面上都给予积极响应并形成发展氛围。

  笔者曾经观摩过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组织、企业积极参与的职业技能竞赛,当看到参赛者们一个个兴奋、细致、执着的劲头,在感动之余也感慨良多。在现场观摩时,一些岗位实在是普通极了:点心师、厨师、餐厅服务员、电脑维修工,等等。这些岗位在城市中的地位,如果用森林系统来比喻的话,显然只是小草而不会是乔木。

  不过,小草有小草的价值,这是就业生态的多样性所决定的。其实,再发达的经济中心城市,实际上都离不开这些岗位。在东京,手工制作料理饭团的从业人员就有6万多人。培训很严格,营养学、美学、礼仪学和食品安全内容是必修课。同样,考级决定收入,竞赛可以获得荣誉和上升机会。世博餐饮中,最贵的或者说含金量最高的就是日本馆的高端料理。而在和我国相当的人口大国印度,民间手工制作的铜器是主打旅游纪念品,卖出了金价。

  在上海,技能培训也很实在。可以预计,今后上海等中心城市,更多的劳动密集型岗位将由第二代进城务工人员担当,技能培训必然是其融入城市的起点。自然,对于一线劳动者来说,除了工资保障、高温补贴、休息权等尊严要素外,他们也需要社会积极评价、岗位荣誉、发展参与等成就要素。而职业技能竞赛,无疑就是劳动者获得成就感的催化剂。换言之:小草,是种有点阳光就灿烂的植物;竞赛,就好比是小草型岗位的阳光。只有阳光普照,一线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才能转为企业竞争力。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再转型,总有一些岗位属于制造业、生活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不断地提升劳动技能,只是目前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社区生活社会化的趋势,更多的生活服务业岗位将会出现,而相应的技能培训和岗位从业标准也将会陆续出台。从这个角度来说,劳动是光,技能是热,技能培训和竞赛则是发光发热的催化剂,都值得劳动者的殷切期待。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