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什么还要学雷锋?

时间:2012-03-02 14:15   来源:人民日报

  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先得弄明白另一个问题:雷锋是谁?

  走近雷锋,始于9年前。为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去抚顺采访。

  抚顺,雷锋的第二故乡,雷锋精神发祥地。全国三个雷锋纪念馆,抚顺有其二。这里,遍布雷锋的足迹,走近它,也就开始了一次特殊的找寻。

  抚顺雷锋纪念馆,建馆以来规模最大的改扩建工程已近尾声,一间实景茅草屋成为我们寻访的起点。当年,湘江边上的苦孩子就是从这样的困境中走出,欣欣然迈进了新时代。

  两尊新添的仿真蜡像出自著名蜡像艺术家尔宝瑞之手:站在推土机旁的鞍钢工人雷锋意气风发,端坐车厢读毛选的军人雷锋平和安详。共同之处是那双眯缝着的眼睛,笑意微微。尔教授说,用专业的眼光看,这个圆圆脸的小个儿战士实在普通,与众不同的是他脸上的神情,朴实、纯净,有种从心底涌出的快乐。

  这样的快乐荡漾在展厅每个角落——触目所及的照片上,都带着微笑。他爱美,戴军帽时会在前额处露出几绺头发。他爱唱歌,会打快板、拉手风琴。他特别喜欢留影。在他眼中,新生活是那么美好,来之不易,每一天都应该好好度过,每个瞬间都值得收藏、珍惜。他由衷地爱身边每一位同志,谁有困难都伸手相助……

  这微微笑意,成为那次寻访的最大收获。

  朴实的美,可亲的真,在一本本摊开的日记中得到了提升。

  他从一枚钉子的“挤”和“钻”中悟出刻苦学习的真谛,他由一颗螺丝钉身上看到干一行爱一行的闪光。考问过无数哲人的人生命题在这里得到了最简捷的回答:“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生活得更美好。”常人惧怕的平凡,在他眼里有着不同寻常的力量——“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瓦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瓦呢!我所以天天都要做这些琐碎事,就因为此。”

  春风一亩田。心有春风,笑意天成。纸已黄,字已淡,普通一兵的成长心迹鲜活依然。

  雷锋是谁?雷锋是楷模,是榜样,是道德标杆和精神高地。同样,他也是底色,是共鸣,是每个人心底深藏的那个声音。

  中国人的人生哲学,都在日常行止中。忠诚、友爱、奉献,奋斗、刻苦、钻研。年轻的战士将这些美好一一收集,为苍白的标签注入血液,让干瘪的概念鼓成信念,酿出春风荡漾的一亩心田,绽出时时开放的融融笑脸。这年轻的笑容属于中国。它浸润着民族的美德,并最终成为民族精神的生动组成;它汲取着时代的养分,并始终跟随我们的时代抽枝长叶。它是真、善、美,也是智慧。它来自个人的经历,来自特殊的年代,也跨越时空,启迪众生。

  10年,50年,时光流转,太多改变。社会竞争从市场领域延伸到各个角落,人际关系从面对面扩展至虚拟空间。浮躁、算计,纠结、焦虑。想得到的越来越多,能捧出的越来越少;得到的越来越多,给予自我内心的滋养越来越少。面对困惑,失却了平和,面对压力,丢弃了自励,客观总是最好的理由,他人成了便捷的借口。

  10年,50年,也有些东西,不会随时间消淡。

  或许可以这么说,物质条件越是改善,社会生活越是丰富,利益格局越是多样,思想观念越是多元,我们的民族,就越应当高扬共同的精神旗帜,我们的社会,就越需要彰显自己的主流价值,每一个社会成员,就越期盼营建温暖坚实的心灵港湾。

  这些年,就在我们身边,朱伯儒、许振超、徐虎、王顺友、阿里木、郭明义……这些不同行业的普通人,用不同的故事演绎同一个表情:微笑着,做自己心田的主人,耕种春风,播洒清凉,愉悦自己,和煦社会。他们用微笑传递信心:雷锋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更是随时代一起成长的生命体。他始终未曾远离,人人可以靠拢、可以亲近。雷锋精神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它如一汪清流,只有活泼泼向前,才能生命奔腾。

  学习雷锋,从平视开始。

  现代社会匆匆前行的人们,不妨慢下脚步,回望一下50年前那个年轻的笑容。

  我们该有信心。因为,凝视他,就是倾听自己心底的声音。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