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残害少年的“矫正中心”

时间:2012-02-20 11:24   来源:新华网

  几乎不能想象,棍打、电击、性侵,这些充满暴力与血腥的字眼,会与以“矫正少年不良行为”为职责的培训机构联系起来,但它们却是位于浙江浦江县的“浙江少年行为矫正训练教育接待中心”的真实写照。目前,该机构主要负责人已被刑事拘留,当地政府开始对此类机构进行全面整顿。 

  如果对“问题少年”所进行的特殊教育,就是以无情殴打、残酷折磨为主要特征和主要内容的“魔鬼式”训练,那么,任何不经专业训练的人都可以开办这样的机构。当然,它可以穿上形形色色的“马甲”,而不以“行为矫正”的名目行世,在监管部门林立但据说监管盲区依然的当下,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不难获得生存的空间。因此,有理由认为,浦江县之外也绝非都是净土,残害少年的所谓矫正中心同样可能存在。倘若地方政府果真怀抱以人为本的理念,那么就应见不贤而自省,对此类为害恶劣且深远的组织加以清理,不要等到出了大事之后才来齐抓共管。 

  我深切同情那些被迫接受“魔鬼式”训练的少年,但难以想象他们的遭遇与内心,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所受的生理伤害短期内或能恢复,而心理伤害的消除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贪玩、迷恋上网、喜欢打架、管教不住,这就是他们的“问题”,而当他们被自己的父母交给“魔鬼”之后,尽管幸而得以逃脱“魔爪”,他们面临的新的更严重的问题,将会证明从前的“问题”是怎样的微不足道。 

  有人说,由于社会有需求,无资质的培训机构才得以存在。换言之,正是因为有不少“问题少年”,而他们的父母又有帮助他们改掉毛病强烈而急切的愿望,才为像“浙江少年行为矫正训练教育接待中心”这样的机构提供了温床。这个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父母希望通过某种途径、某种方法使孩子“迷途知返”,甚至不惜血本,良苦用心无可怀疑,但把孩子交给别人去管教,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或许不仅证明着做父母的轻率,也证明着做父母的对自己丧失了信心。那个被五花大绑送进“魔窟”的少年,至少在瞬间会有被父母抛弃的强烈感受。 

  天底下没有一个孩子注定是“问题少年”。当他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问题少年”时,当他们被作为“问题少年”强迫接受“魔鬼式”训练时,人们习惯于谴责政府监管不力和社会风气不良等理应谴责的事物,却对他们何以成为“问题少年”、又何以沦落“魔窟”的其他根源不愿追究。这或许是出于厚道,但也可能与勇气有关。然而,最强大的事实真相却是,孩子首先是自己的,其次才是社会的。(滕朝阳)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