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告诉我,近日他在去香港艺术馆的路上,碰到许多内地游客。他一边走一边看,开始时观察的是人,但很快就观察起周围的环境来。
朋友说,以过去的经验,内地不管是城是乡,都不及香港干净。尖沙咀海滨这么多内地人进出,情况会怎样?他一路以检查卫生的眼光巡视地面,可是一路看不到垃圾,到很远才发现地面有一片纸巾,不知是什么人丢弃的。这很出乎朋友的意料。
是那里的游人特别守规矩?还是清洁员工特别尽忠职守?又或是严厉的罚款阻吓措施收到了效果?朋友认为,这与内地游客的变化有关。这变,既有量变,也有质变。量变之一,是人数之变,数量大增,每天数以万计;量变之二,是花钱之变,很多人出手阔绰,乃至惊人。
至于质变,比较不为人注意,但大家或多或少会有同感。早些年内地游客来港时,传媒常以其中不少人的“不文明”行为作话题,例如爱蹲不爱站,随便吐痰、扔垃圾等。这些陋习虽然不能说已杜绝,但的确减少了,这还是在内地游客增加了不知多少倍的情况下。
曾经有内地朋友说,内地司机在深圳开车时会横冲直撞,但一过了罗湖桥就很守规矩。这说明,香港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感染力。当然,这是广义的文化,包括规章制度、社会秩序、生活方式、行事习惯等,当然还包括文学艺术。
内地朋友入境先问禁,这也许是受到了香港文化的感染,但又或许是内地人本身的变化。
朋友还说起他在北京的经历。他年纪不算很大,但一头白发,到内地旅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坐地铁、巴士时,总有年轻人让座,令他颇觉困扰。在香港则难有这样的“礼遇”。有一次,他在香港坐地铁,竟然有年轻女士给他让座。他道谢坐下了,观察之后才发觉给他让座的竟是内地来客。
我们希望促进香港本地市民与新来港人士以至访客和谐相处,公民教育委员会近期也推出电视短片,宣扬包容与关爱、尊重与欣赏,引导大家正确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渗透与交融。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我们看待事物决不可以偏概全,以个别事例概括香港700万人实属不当,用来概括13亿人,偏差就更大了。香港人推崇的狮子山精神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同舟共济、平等待人,它的前提是要有包容之心、存异求同。我们决不可以从狮子山走了下来,而失掉艰苦换来的核心价值。(曾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