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新闻》报道,近日,有天津市民反映在天津一些水产市场购买个头较大的大虾时,竟发现这些大虾里面被注入了明胶。这些虾也被市民们称为“注胶虾”。(2月12日长江日报)
奶粉里被指添加了某种成分,食品里被曝光含有害物质,甚至饮用水、大气环境等被检测到某项指数超标,往往都会有所谓专家出面“澄清”,含糊其辞地表示“对人体无害”、“无须过多担心”等等,针对“注胶虾”引发的质疑和担忧,商贩们称,由于注入的明胶是可食用的胶,属于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以吃后对人体无害——这样的回应跟某些专家的口吻何其相似!
大凡专家,素来都为民众所敬畏,是权威的象征,每每有事件、观点存疑,大家都希望听到专家权威的声音。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在某些公共事件中,少数专家的表态总是语焉不祥、显失公正,公众口碑差强人意,更有人毫不客气地喻之为“伪专家”或者“砖家”。当商贩非常娴熟地进行“专家式”自辨时,足以让人看出专家立场模糊对社会价值伦理的影响有多大。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政府部门、官员在应对负面新闻时,越来越常见拿“临时工”、“非在编人员”等作挡箭牌推诿责任,这样的“官员式”自辨,同样在社会上产生了示范和克隆效应,比如郭德纲大师在回应德云社打人事件时,就让人哭笑不得地回应说,那是临时工打的,就连最近厦门某海鲜店陷入“宰客门”事件后,老板竟然也把责任推给了临时点菜工!
回到“注胶虾”话题,商贩之所以说“对人体无害”,不过是为了转移视线、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淡化责任而已。有害与否当然还得由专家给出说法,但不容诡辩的是,虾里注入“明胶”,不但卖相好看,分量还可增加20%到30%。这显然是掺杂使假、欺蒙消费者行为。这就要求监管执法部门不完全为“专家式”意见所左右或者忽悠,而必须有自己的“主见”,尊重客观事实,依法履行好职能。各级纪律、监管部门,对那些“官员式”自辨,又何尝不该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