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品的价格越虚高,人们越不舍得买,作为礼品的价值就越高;但一旦越过了边际线,收礼者都觉得消费这样低性价比的商品自己岂不是太傻了,礼品就会从消费领域里逆势回到流通领域,成为“礼品回收”角逐的对象
前不久,在电梯里遇见一位邻居,呼哧呼哧搬了两箱茅台,两个箱子的包装都是打开着的,显然验过了真伪。从烟酒店平价买回来的茅台又开始了它一年一度的旅行。春节过后,大街小巷,烟摊酒行,不少地方都悬挂着“高价礼品回收”的幌子,虽然工商注册从来没有“礼品回收”这一项,但大家的生意还是做得风生水起、热闹非凡。据说一个中等规模的烟酒行在“礼品回收”上获得的利润,可以轻松超一百万。
“礼品回收”收什么呢?名烟名酒不要说了,茅台、中华是当然之选。其他如虫草、海参、拉菲甚至ipad平板电脑也纷纷加入。茅台酒的老掌门人季克良曾发下宏愿:让老百姓能够喝上茅台!如今,茅台酒离百姓的餐桌不是近了,而是越发远了。其实,茅台的成本相比它的价格是很低的,它扶摇直上的价格,某种程度上说,是被“礼品”炒高的。那些“礼品回收”角逐的东西,无论是茅台,还是海参、虫草,都曾经历过价格平实的时期;但当它们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礼品“标的物”,扭曲了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也扭曲了商品的价格关系。
在礼品经济领域,存在着两个规律:一是消费的不购买,购买的不消费;二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礼品的价格就是被这两个规律挟持着扶摇直上。潜在消费者觉得这些东西虽好,但也不是必须的,况且价格也高,不值!送礼者揣摩心思:你喜欢,但不舍得买,我来!这样,礼品消费者得到自己喜欢的低性价比商品;送礼者满足了收礼者的心愿,于是宾主尽欢。而且,礼品的价格越虚高,人们越不舍得买,作为礼品的价值就越高;但一旦越过了边际线,收礼者都觉得消费这样低性价比的商品自己岂不是太傻了,礼品就会从消费领域里逆势回到流通领域,成为“礼品回收”角逐的对象。
“礼品轮回”的背后,有多少权钱交易的影子,这且不论;就算是正常的人际往来,靠物品的昂贵表达心意,总带着几分暴发的味道。礼品的属性是惊喜,停留在高价格带来的、靠物质刺激出来的段位上,总觉得还比较初级。我们可以期待更好的礼品文化出现,那时,也许是一张老唱片,虽不离于物,但其文化属性中带来的精神惊喜才是宾主双方的鹄的,这种“心的惊喜”,才会是更美妙的人际情感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