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西传能否成为中国雄起的标志?

时间:2012-02-06 14:53   来源:四川在线

  Chinglish,即中式英语,原指把汉语一句句机械地转换成英语,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是一种洋泾浜语言。但这种汉语及英语的英文混合而成的合体字现在却日渐风靡,甚至被收录国际英语的行列中,被西方媒体所接受并使用。中式英语的西传已然成风,但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否标志着中国文化或者经济的进步还有待考量。

  1月25日,《法制日报》刊登了名为《西方媒体频现中式英文 用领头龙描述中国地位》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把中式英语的西传作为中国雄奇的文化标准。但从文中总结的一些热点词汇中,有心的读者还是看出了“中国龙”盛名之下的重负。

  从开始的自嘲,到后来外国人搜集散布、巧妙错用,再到如今中国人开始故意错用甚至自创英语单词,中式英语(Chinglish)的内涵在不断地拓展,而人们对中式英语的态度也由开始的拒绝、嘲笑转变为接受甚至鼓励。许多老外甚至觉得中式英语错的非常有意思,希望中国官方不要规范这些公共场所的中式英语。但也有网友直言:“我们不能因为外国人觉得好玩就把它们保留下去。”

  从2005年开始起,Chinglish就被其评为影响全球的十大词汇之一。“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M)认为中式英语正在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中文以其令人惊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逐渐在全球文化领域扩大着它的影响。但西方媒体关注的中式英语热词却并不是外国人喜爱搜集的公共场所用语。

  2011年11月2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特意用了一个在英语中极不常见的词汇“领头龙”(leading dragon)来表述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英国媒体甚至基于“英镑”的概念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北京镑”,即为中国人所花的英镑。英国《每日邮报》称,“北京镑”所消费的Burberry、LV、Gucci等大牌奢侈品预计将会占整个奢侈品行业销售额的三分之一。还有来源于英国《金融时报》对2011年A股的评价——“中国熊”。正是这些西方媒体的用词让中国媒体感受到中式英语似乎不仅标志着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冲击,更标志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和雄起。但事实上,对于这些看上去非常有气势的中式英语,却解读着我们经济的另一种隐忧。有网友指出“北京磅”(Peking Pound )更多的是一种负面评价,体现了中国贫富差距,以及富人阶层的崇洋媚外,而“中国熊”(China bear )更是包含了多少中国人的血与泪。这些“荣登”西方媒体的中式英语不仅表示了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也折射出我们病态的消费观和有些脱轨的经济走向。

  GLM坚持认为,中式英语会继续存在,甚至可能更“繁荣”。中西文化的交融之势不可阻挡。然而,要把中式英语的西传作为中国雄起的标志未免言之过早。无论国外的媒体如何吹捧,我们自己还是要站稳脚跟。“中国龙”的雄起靠的不是西方媒体的承认,而是我们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懈努力!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