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补课,“填鸭式”竞争的顽症

时间:2012-02-06 14:02   来源:法制日报

唐春成/画

  2月1日,沈阳雨田实验中学西校区四百余名初三学生,携带被褥行李,与学校教工一起分乘10辆大巴,赶赴100公里外的鞍山市汤岗子镇补课。此事被曝光后,沈阳市教育局要求该校立即停止补课,对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据悉,涉事学校有“前科”(2月5日《京华时报》)。

  学校违规补课能被媒体曝光,得益于家长的举报。不过,让人颇感尴尬的是,家长举报的动因并非“违规补课”,而是“跨市补课”存在的安全隐患。比如,100公里之外的补课地点,住宿和学习环境能否保证学生安心学习、往返的路途上是否有安全隐患等等。这意味着,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反对的也许不是违规补课本身,而是这种方式是否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应该说,这不是某个学校或者某个地区一时的现象,而是一种普遍问题。从道理上看,跟风般的违规补课无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是与当下社会各界和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呼吁、提倡的为孩子减负的理念背道而驰。不过,虽然社会各界一直在呼吁为孩子减负,但坦率地讲,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并没有取得太大的实质性进展,甚至还出现“负担越减越重”的尴尬现象。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尴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的减负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并没有触及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问题。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是长期一成不变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语境下,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是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或者说背诵能力,这种“填鸭式”竞争的结果就是,谁填进去的“鸭子”越多,谁就越有可能成功,由此也就导致违规补课最佳的监督主体——家长,很多时候甚至会出现与违规补课者“合谋”或者“纵容”的现象。 

  所以说,要改变目前违规补课泛滥的现象,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尽快将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让比拼时间和精力的违规补课无用武之地。当然,需要澄清的一点是,违规补课现象被遏制,并不代表学生的“负担”会减少,因为只要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就不可能有所谓的“轻松学习”。(志灵)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