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星巴克涨价说起

时间:2012-02-03 09:56   来源:解放日报

  春节长假过后“开工”第一周,沪上白领圈子里最热的话题之一,是星巴克涨价的消息。经过多年市场培育,这一咖啡连锁品牌已经成为一部分特定群体的时尚标签,乃至生活方式,以至于一朝传出“涨声”,在甲级写字楼及互联网上迅速发酵。

  有趣的是,此番涨价公告中的一句“自带随行杯或马克杯的顾客可即时享受每杯饮料2元人民币的折扣优惠”,尽管这一优惠措施其实一直在实施,但随着此次涨价时重申,成为网络上年轻人们揶揄的话头。有精打细算的白领认为,这是个省钱的好办法,按照这次的涨幅,只要不喝热巧克力,自带杯子喝星巴克就等于原价消费了。有的网友说:“这个绝对是亮点。打酱油么?还自带杯子,面盆算不算?”也有网友故意较真:“随行杯算是啥杯型?”还有更为精明的,开始口耳相传“抠门秘笈”,买杯便宜的美式清咖,然后自己到料理台前加奶加糖加配料,可以自制一杯售价较贵的饮料。

  星巴克涨价,说到底是市场经济开放环境下的企业价格战略的一种选择。加上其核心消费人群也是特定的中高收入群体或商务人士,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也相对弱一些,喝星巴克咖啡,按照统计概念,不属于生存型必要型消费,更像是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因此本次涨价本没有什么可多议论的。小白领们的各种议论,与其说是对一杯咖啡价格本身的反弹,不如说是借一个比较具象的指标感慨一下生活成本的增加。

  而在涨价实施之后,不少好奇的媒体再访星巴克门店,报出的依然是人气不减、排队买咖啡的现象。让你不禁感慨,这种高超的品牌经营,已经达到了一定境界,培育出的一票忠实拥趸们,依然可以一边骂涨价、一边雷打不动排队,买这样一杯坊间传闻材料成本只占很小比重的饮料。这倒是从涨价话题说起,所引发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就拿那个引发最多议论的自带杯子享优惠的价格政策来说,为何会引出那么多的戏谑?或许,这里头就有一种很微妙的营销心理。到星巴克买咖啡,是都市人群所追崇的一种生活方式,某种角度来说,这群消费者,乐于购买的不仅仅是杯中的这种苦味饮料,更是纸杯上的这个品牌,以及这背后所传递的一种无形的气氛、观念或感觉,如果要你带个保温瓶、搪瓷茶缸去“打咖啡”,那么就真的只买到了这杯中之物,把实际上售卖得更贵的那种感觉放弃了,自然难以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

  话说到这里,突然觉得,此番涨价,商家相对于消费者,终究是实现了“完胜”,一来,假设确实存在人工、店面、原料等成本的压力,涨价实实在在弥补了;二来,吃定了特定消费者的购买力,以及他们“喝的不是咖啡而是感觉”的品牌消费心理,也损失不了多少人气;三来,不管大伙儿是骂,还是笑,总之凭借这一波涨价事件,人家品牌也等于轰轰烈烈做了一次免费的品牌推广,让更多过去不喝的潜在消费者也记住了这个“又贵又火”的咖啡名牌。(杨群)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