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问题”折射“恐归族”集体焦虑

时间:2012-01-30 14:09   来源:观点中国

  临近过年,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张《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列表总结了亲戚聚会时,长辈们会问的各种问题以及长辈的内心活动。被问的问题包括收入多少,结没结婚,生没生孩子等等。网友们纷纷表示对这些问题很头疼。而“多少钱一个月”被网友投票选为最反感问题。(1月20日 成都晚报 )

  数十万网友总结过年亲戚各种“毒舌问题”之所以迅速走红微博,因为它是“原生态”,是每个参与者春节生活的真实写照,不能不引发众多网友的深深共鸣。然而,当“多少钱一月”以67%的得票成为网友最厌恶、最反感的问题,不能看出,将长辈问候视为“囧事”的核心不在隐私被触及曝光,而更多的是亲情的浓郁不敌漂泊者护疼的心态。与其说“我接个电话”是他们对长辈絮叨恼不起的“公关智慧”,不如说是对自身隐痛伤不起的无奈、焦虑与逃避。

  自古以来,亲戚朋友久别重逢都是件温馨快乐的事。“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等耳熟能详的诗句表现了客居他乡者回到故里的浓浓乡情。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过年是团聚的日子,长辈们出于关心,围绕生计话题问候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都是很正常的。可是,这些年来,出现了恐归一族。最近,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70%的受访者表示“为春节回家而烦恼”,“恐归”理由除传统的经济、婚恋等压力原因外,车票、人情消费压力、路途遥远、假期太短等因素所占比重也在增加。每逢过年,回家过年的心情都是相似的,但“恐归族”的恐归理由却各有各的不同。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外漂泊者对自我生态信心不足,耻于面对酬金、婚恋、房车等安身立命的话题。

  如果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使漂白者在短暂的麻木中忘记痛感,那么,“你有车,他有房,都来比一比”则是拂之不去、萦绕心怀的断刺之痛。谁不想衣锦回乡,谁不想为家人争光?然而,“恐归族”在重压下艰难生存,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而回家的聚会,亲友的逼问、同龄人间的暗战则是相当的残酷。打开网络,“婚奴”、“房奴”、“车奴”、“卡奴”、“孩奴”,还有“蚁族”、“鼠族”等等通体透着“压力”两字的新词蹦入眼帘。竞争加剧、压力无处不在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负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包袱,“伤不起”、“hold得住”不过是他们的自嘲与调侃。

  他们中有的是出外讨生活的农民工,网上争论改变农民称谓几乎无关他们当下的生态,不管还叫不叫“农民工”,都得起早贪黑,四处找活干养家糊口。过年了,最最关键的问题是拿到工资,买到一张回家的车票,而同工同酬与同城待遇依然是他们的未来之梦。还有从农门走出的大学生,他们在职场泣血打拼,以赚足在城市里活着的成本,可大都却成了尴尬的“夹心层”,让“知识改变命运”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恐归族”没有拿得出手的“刚爸”用来“拼爹”,也没有强大的“财富底盘”可以“飙车”,出门在外,风雨兼程,单打独斗,辗转腾挪,当亲情与虚荣相遇,那种刺痛大家都懂的。

  总结“毒舌问题”是一面镜子。家与根的文化基因深植于我们血脉之中,而生存、竞争的压力正与日俱增,公平正义的渴求正成为社会转型的动力。对“恐归族”的集体焦虑,不仅需要家庭社会的理解与关注,更需公共政策的应对与破解。期待政府通过发展与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调节有利于中低收入者的分配体系,缩小贫富差距,建立橄榄型社会。尤其要从户籍、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难题入手,解决农民工等群体的起点公平,让民众多些幸福感,少些生存压力。从这层意义上看,“亲戚发言大纲”倒更像是一份递交今年两会的“民间提案”。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