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扎堆式慈善多一点宽容

时间:2012-01-20 11:33   来源:齐鲁晚报
    因为圣诞、元旦和春节,最近一个多月,南京儿童福利院的孤儿们像往年此时一样,再次成为社会各界踊跃奉献爱心的对象。据统计,48天里福利院接待了165批次数千人。福利院称,由于大批人员涌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压力,有的孤儿甚至产生厌倦情绪。(1月19日《扬子晚报》)

    48天接待165批次数千人,毫无疑问,这样的慈善显得扎堆了一点。其实,这既非春节所独有,也非南京儿童福利院所独有。每年总有几个时段,总会出现慈善扎堆。2010年5月4日《广州日报》就曾报道,每到周末,志愿者都扎堆而来,有时一天要来五六批,最多时甚至有十几批,为了接待他们,佛山市福利院的老人们身心疲惫。当年“五一”期间,佛山市福利院志愿者扎堆以致“爆棚”,5月1日就迎来5批志愿者。

    扎堆式慈善确实给福利院带来了烦恼,一批又一批,一个接一个,无论老人还是孩子,无论体力还是心力,都可能交瘁、俱疲。而且与节假日慈善扎堆相比,对应的是平时“门可罗雀”。这给人一种感觉,似乎节假日扎堆的慈善,透支了平时的热情,从而让慈善失去了相濡以沫的生活化、平常化。

    扎堆式慈善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慈善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有些人还不太会做慈善。有些人做慈善还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认识到,真正的慈善是应该走入人们内心深处的,是讲究技术、方法,是要顾及当事人感受的。也不排除,有些人做慈善追求的只是一个轰动效应,甚至有些人做慈善还有着浓重的功利性,比如有些商业机构把慈善当成商业策划的一部分。即使如此,我们也认为,对扎堆式慈善还是要多一些宽容。不管怎么说,扎堆式慈善也是一种慈善,对于集中喷发式的慈善热情,可以引导但不能指责。

    48天接待165批次数千人,接待量是大了一点。但这是慈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应的是社会厚发的慈善热情,相对于过去福利院的无人问津,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进步。慈善热情不是洪水猛兽,只要疏导得法,完全可以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如果福利院主动做好对接,跟慈善者做好解释说明,一些慈善者就可能不会扎堆前来;即使不辞辛苦来了,也会体谅到孤儿们的身心状况,从而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做慈善。

    扎堆式慈善的出现,一方面说明当前慈善存在一些方式方法问题,这表明我们的慈善还不成熟;另一方面则说明,当前慈善已经到了一个高度,慈善热情来之不易,值得珍惜。而且,慈善者存在的方式方法问题,也并非不可以化解,这对福利院这样的慈善机构提出了挑战。对慈善者包括扎堆式慈善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引导,相信慈善会走得更好更远。(毛建国)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