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谁来捍卫隐私

时间:2012-01-12 14:41   来源:人民日报

宋 嵩绘

  我们应该从信息泄露的源头着手,通过自身的防范和制度的设置,为个人信息筑起一道防火墙。

  网上盛传过这样一个段子:每当网站注册要求写真名时,注册新浪我就填张新浪,注册雅虎我就叫张雅虎。今天接到个电话,问,是张建设小姐吗?于是我知道,建设银行把我的个人资料卖掉了。

  好笑之余,也说明了公众对个人资料被贩卖的不满和不安。笔者一位朋友,因为买房,在物业公司处登记了自己的电话,垃圾短信和促销电话从此源源不绝:卖保险、搞装修、投资炒股、商场打折,甚至信用卡套现、色情交友……他最后不得不更换了电话号码,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遇到这样的骚扰,还可以躲。可是近日,互联网上出现不少提供身份证查询服务的商业网站,只要输入一个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花5元钱就可以查到相应的身份证照片、地址等最新信息。这意味着,一旦你的身份证号和真实姓名同时泄露,个人信用账户失窃、诈骗、绑架等严重的刑事犯罪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你身上。那才叫一个“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这样的假想,颇让人不寒而栗。信息时代,兜售他人的隐私信息牟利,俨然已成为新的生财之道。可是,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谁来守护?又该如何守护?

  法律,无疑是最有力的守护者。如今,刑法修正案对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有了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也已查处多起相关案件,多名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法律的震慑,相信会让恶意泄漏和贩卖个人信息者有所忌惮。

  但个人信息的保护,不是单靠立法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应该从信息泄露的源头着手,通过自身的防范和制度的设置,为个人信息筑起防火墙。

  坊间民众,保护个人资料的意识确需加强。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等核心信息,不能随意透露给陌生人。

  公共机构,保护个人隐私更是责无旁贷。各类公共机构往往是个人隐私信息的集散地,也成为不法之徒窃取信息的头号目标。公共机构需有完善的制度设置,才能斩断伸向个人信息的黑手。这是应负的责任,也是赢得信任的关键。

  个人增强安全意识,公共机构提升安全度,再加上法律的护航——希望织密安全网,让“张建设”、“张新浪”的戏谑和辛酸不再有。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