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广州发生了感人一幕。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子不慎晕倒在人行道上,围观路人正拨打120时,一辆蓝色保时捷跑车在路边停下,一名十三四岁少女从副驾驶座上下来,询问情况。见围观的路人没有人上前帮忙,少女和开车的司机,两人合力将妇女抬到跑车上,随后将妇女送往医院。
保时捷、救人、少女,当这样几个词集中在一则新闻报道中时,有的人会感到很纠结。比如,有网友认为,报纸上爆料人提供的新闻图片,角度太正,少女完美露脸,像是一场炒作。也有网友认为,保时捷少女之所以敢下车救人,是因为她家有钱,不怕被讹诈。
显然,网友这样的评价,确实不太客观,也有失公平。在我看来,路人遇到困难,不管是有钱人,还是平常人经过,都应该有自己的恻隐之心,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相对于质疑保时捷少女救人动机,那些冷漠围观者的行为是不是更应该值得社会反思呢?其实,保时捷少女救人,更应该理解为那种“心灵没有受到社会不良风气污染”的纯真。这,难道也有错吗?
由此,我想到了上海最近的一则新闻调查。上海市发布的《市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不同年龄段市民中,“90后”的人文素养得分最高,排名第二位的是“80后”。的确,“80后”、“90后”有很多缺点,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他们也是“成长的一代”。在社会的各种经历中,练就自己“腾飞的翅膀”。比如,20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以后,“80后”、“90后”的表现,就给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同在一片蓝天下,富人也好,穷人也罢,对善的追求,对德的感恩,应该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做人底线。这,需要去质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