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建部代表国务院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与各地签订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详细开列各地所要兴建的各类保障房具体数量,这意味着明年保障房新开工700万套以上的新任务,将正式分解到各地。
回顾将要过去的2011年,新开工1000万套保障房的计划一度让国人捏了把汗,从中央到地方为了兑现这项民生承诺,从制度、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实现了1000万套三分之一主体结构基本完成、三分之一进入楼层施工、三分之一基本完成施工,交出这样的答卷殊为不易。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彰显“惠民生”导向,尤其提到“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这为来年的保障房建设乘势而上释放了明确政策信号。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各地保障房建设目标责任书的签订,不仅是任务的分解,更是责任的明确。这份责任书显然不是意向协议,而是带有问责条款的刚性约束,责任书首次将保障性住房的竣工量纳入全年任务的考核范畴,这些数字如果完不成,责任书将拥有从约谈到行政处分,乃至降级、免职等严厉处罚的权力。
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书的签订,问责机制的强化,最终还是为了倒逼干部主动作为,确保保障房建设的各项责任落地,使这项善政真正惠及于民。从这个角度看,目前高潮迭起的保障房建设还需更加务实、更加扎实,实现稳中求进。
今年10月,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保障房建设情况时,曾坦陈保障房建设存在选址离城区较远、部分质量不过关、退出机制不完善等三大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也反映了一些地方对保障房建设责任的认识误区和实施偏差。
目前阶段下,增加供给、保障需求固然是首要目标,但蛋糕做大的同时,保证蛋糕品质也应是题中应有之义。保障房质量总体是好的,但也不能忽视在少数地方,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监管的现象,从“楼脆脆”导致返工到“瘦身钢筋”流入工地,从楼板掉落到楼体开裂,这些触目惊心的质量问题暴露了监管漏洞、责任空白。随着保障房建设的大规模开展,政府责任将更加繁重艰巨,不只是多盖房,更要盖好房,不只是物质投入,也要尽到监管责任。
同样不可忽视的还有分好、用好保障房“蛋糕”,处理好建设与管理、使用的关系。近年来,保障房分配“连号”猫腻、少数公职人员私占、骗购骗租、出租牟利等问题时有发生,违背保障房政策初衷,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实际上造成一些保障房资源的浪费。
随着保障房建设的大力推进,未来几年将有数以千万套的保障房交付使用,随之而来的准入、使用和退出管理任务将大大增加,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也会不断发生,这不仅考验着各地各部门的管理智慧和执政能力,客观上也要求未雨绸缪,创新机制,完善管理,杜绝“开宝马住保障房”等不良现象,让保障房钥匙交到最需要的人手里,这也是必须履行到位的公共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