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不分”的公共舆论很危险

时间:2011-12-21 13:30   来源:法制日报

  日前,由中国好人网、广东省文明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网、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好人论坛“搀扶老人的道德与法”在华南师大开讲。广东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透露,广东正在修订完善见义勇为保护条例,诬告见义勇为者将被追诉法律责任。

  搀扶跌倒老人,当下已从举手之劳变成高风险的行动,这让人深思中国道德与法律的缺失。有关部门及社会组织采取论坛、资助、修法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来拯救“跌倒”的社会道德,旨在鼓励好人涌现、促进好人社会的建立,这是必要的,也是在积极履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但笔者也注意到,好人论坛在讨论问题时似有明显的“先入为主”倾向,严格来讲甚至有点儿是非不分。比如,论坛邀请金华和武汉的两位“彭宇案”当事人进行现身说法。在我看来,“先入为主”和“是非不分”的社会公共道德舆论,比偶发几起搀扶老人被诬事件更危险,更值得全社会警惕。

  论坛邀请武汉的张聪到会现身说法,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对于张聪的见义勇为行为,警方已经通过调阅监控录像和进行科学技术鉴定,让真相大白,充分证明了张聪行为的见义勇为性质,排除了其肇事的可能性。无论被搀扶者是否有意诬陷,张聪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做好事带来麻烦的酸甜苦辣,通过现身说法向社会各界发出呼吁,呼唤社会良知,为做好事者创造无后顾之忧的良好社会环境。

  然而,论坛邀请金华的吴俊东现身说法,就有瓜田李下之嫌了。毕竟金华当地的两级法院都判决吴俊东有责任,最新进展显示金华市人民检察院已驳回吴俊东案的抗诉申请,称“原审判决认定事实和实体判决并无不当,申诉人吴俊东认为其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的理由不成立”。(12月20日《东方早报》)从社会的法定裁决机制看,吴俊东案已经“是非清楚”,社会公认的最能代表公正的法院两审均判决吴俊东有责,目前只是吴不服判决而寻求律师及社会舆论帮助。当然,申请是吴俊东的公民权利,而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及法院判决未被依法纠正之前,代表社会公共道德舆论的“好人论坛”能否把吴俊东“假定为好人”,让他以“受害人”身份发言值得商榷,这对拯救公共道德是无益的。

  笔者认为,所谓的“好人论坛”没有依据和理由将吴俊东认定为“好人”,让他在社会公共舆论面前以“受害好人”的身份喊冤叫屈。这样做的危害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论坛在推定吴俊东为“好人”的同时,隐含对方是“无赖”的结论,这是显失公平的,是典型的“会哭的孩子多喝奶”现象;二是在没有新证据和更权威的部门推翻两级法院生效判决的前提下,社会舆论仅凭当事人的陈述就武断定论,与司法判决唱对台戏,严重损害司法权威及公信;三是论坛本身的“是非不分”及不能给双方提供平等的发言机会,判断问题存在明显的倾向性,也严重影响论坛的公正和公信。如此“先入为主”、“是非不分”甚至指鹿为马的公共舆论很可怕,也是一种十足的“暴力”,给社会造成的误导将是难以估量的。

  事实上,虽然近期出现的多起搀扶老人纠纷事件中,确有不少人是做好事被诬陷,但也确有肇事后谎称做好事而鸣冤试图赢得社会同情的事件,上海某超市交通车司机就被警方认定是肇事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司法机关已有明确结论的情况下,任何其他机关、社会组织都无权也没有资格和理由公然作出相反的判断,更不能不负责任地以所谓“拯救道德”为借口,利用社会资源和平台误导公众。这类行为根本不是在“搀扶”道德,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重击”道德,将加速社会道德评价的混乱和道德水平的滑坡。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