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日报报道,近来江苏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通过在显著位置树立广告牌、发放传单、媒体投放广告等一系列的手段扩大销售,“投入2元撞500万大运”“花2元给明天买份希望”“2元改变自己的命运”,过度宣传引来争议。
与司空见惯的广告标语相对应的,还有一个个离奇的中奖故事:某人长期坚守一组号码中了大奖、某人购买梦中数字组合一夜暴富、某人出差在外异地中奖……大奖似乎唾手可得。然而现实生活中,除了一个个黑墨镜、大口罩的中奖者模糊身影外,公众无从得知更多。江苏省体彩中心主任助理蔡泳更是一语道破天机:宣传中奖故事,是彩票管理条例的规定。彩票管理自说自话,独家对外发布的中奖故事无据可考,怎不令人疑窦丛生、顾虑重重?
2004年陕西“宝马彩票案”,2005年海南体彩舞弊案,2009年深圳福彩巨奖源自软件工程师木马篡改事件……这些只是彩票业已经查证办结的案件,历次大奖背后未经证实的可疑细节还有许多。除此之外,审计署多次审计出彩票专项资金挪用问题,国家体彩中心也曾多次强调廉政建设与安全管理。令人遗憾的是,与中奖者模糊的身影一样,公众很难贴近彩票行业监管一窥究竟。
彩票管理机构一次次以“保护个人隐私”为由,断然拒绝公布获奖信息。公众无从知道更多彩票监管内幕,退而求其次追问获奖者信息,并企图以此来求证大奖产生的过程是否真实。时至今日,开奖依然是在封闭的演播间神秘进行,开奖节目本身都不是现场播放,至于巨额彩票资金的流向,更是成谜。公众怎能不对大奖本身产生质疑?但面对公开流程与监管的呼声,一些彩票管理机构连正面回应都未曾有过,至今依然延续着自产自销、自我监管的运行模式。
发行彩票,将收入投入公益事业,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我们将这种方式“拿来”之后,也确实为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说实话,买彩票的人中,除了抱有“一夜致富”梦想的彩民外,也有不少人是怀着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的美丽愿望。正因为如此,彩票业的公信力,极为重要。然而,自卖自夸的销售方式,自导自演的离奇故事,自说自话的监管体系,再加上去向不明的巨额彩票资金,这些都透支着彩票业本身的公信力,如果公益之皮不存,彩票之毛又将焉附?
既然是以公益之名发售彩票,销售所得就是不折不扣的善款,资金分配支出理应公开透明、有据可查,其规范运行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信任机制。如果公信力遭受重创,恐怕无法避免公众避而远之。
公益事业本身不应惧怕“阳光”,只有置身于阳光下,才能健康发展。相比起饱受诟病的“过度宣传”,彩票事业的当务之急是通过公开透明的监管体系,重建自身公信力。在此之前,任何夸大其词的宣传都是一种错误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