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箱里的“问责复出”岂能服众

时间:2011-12-05 14:12   来源:济南日报

  12月2日,有网友称,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中被免职的宜黄县委书记邱建国和县长苏建国已悄然复出,“邱建国将出任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苏建国任抚州市公路局局长”。抚州市公路局工作人员证实,苏建国履新消息属实。(12月4日《京华时报》)

  被免职官员复出,网络舆情哗然,公众的疼痛与记忆在瞬间被重新点燃。一年前,“宜黄拆迁自焚事件”震惊全国,邱建国、苏建国为此被免职,相关部门展开立案调查。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勤国评论说,当地政府在拆迁过程中完全没有遵循法定程序,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违法行为。如今,立案调查的结果未明,公众倒是听到了他们复出的消息,让人如何不惊诧?

  高调问责,低调复出——— 几乎成了某些地方惯有的问责公式,在不少群体性事件的调查追究中,公众舆论危机高峰之际,即是责任官员免职摘帽之时。然而时过境迁,舆论监督风头稍微平静一下,所谓的“立案调查”往往就不了了之,被免职者则会换个地方继续做官。问责“问”得糊里糊涂,复出“复”得神神秘秘,一切似乎都是对民意的搪塞糊弄,难怪每次官员复出都能在网络内外引来嘘声一片。

  问责并非将人一棍子打死,彻底不给官员复出的机会。可现在的问题是,许多“问责免职”和“官员复出”事件,处理不公开,过程不透明,结果不公布,搞得十分神秘,如同跟公众捉迷藏一样。如此不清不白的问责方式和复出路径,自然难以服众;这般遮遮掩掩的暗箱操作,只能给人更多的想象和猜测空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其实,公开的问责处理不仅展示了权力胸襟、诠释了权力伦理,更证实了有错必改、必纠的权力自我修复能力。要让公众心悦诚服,真正感受到权力的纠错诚意,必须将纠错过程曝露在阳光下,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指摘。

  在此,笔者倒是希望抚州市乃至江西省有关部门,正视网民诉求,更加审慎地对待“宜黄拆迁自焚事件”被免职官员的复出问题——— 其一,既然当初对他们作出了免职并立案调查的决定,现在不妨将调查过程、调查结果、最终处理决定全面公开,就其公正性接受公众考量评判;其二,既然这两名官员在过去一年中做到了闭门思过,其自我批评和检讨通过了上级审核,不妨让他们直面公众,看公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其三,既然抚州有关方面认为他们有必要、有资格复出任职,继续赋予重任,不妨将官方的理由和依据公示,让公众评判是否可行。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