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在广州开招聘会,虽然日期与国家公务员考试相撞,但大学毕业生踊跃参加,势头几乎不输于所谓的“国考”。若问建国以来长期遭受歧视的“农村”二字,为何居然也能火热,答案倒也简单:大城市生活实在太不容易了!
以“北上广”为代表的这些所谓一线城市,压力大房价高,除非你是超重量级的“×二代”,或是不得不发光的十足纯金,否则就你一个人,裹挟在汹涌的人潮中,展望前景只有彷徨无奈,蜗居里哪有多少阳光?所以前一阵据说大批大批的青年才俊,纷纷逃离“北上广”,到二线城市。这次农信的招聘会上,多少大学生也吐露心声,这次下乡,不是为了农村那片广阔的天地,而是逃离竞争激烈,吃力不讨好的大城市,回到家乡去谋一份好差事。
乍一听似乎真有些道理,细一想还真未必。大城市的奢侈繁华固然与我无关,小地方的殷实恬淡难道又与我密切?最近就有新闻说,前一阵无奈逃离都市的青年回乡一看,那些中小城市的形势也很不对头。虽然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但是稍微有点意思的职位,多需要“拼爹”!即便爹不够拼,那准备礼品求人“笑纳”,然后忐忑不安地等待回音,却也几乎成了求职的“正常程序”。所以,有些寒门子弟,经过这一轮返乡,抹不下面皮咽不下气的,又纷纷无奈逃回“北上广”。毕竟码头大财富多,人家漏也能漏一点圈内人士不屑的机会,供急于谋生的人去公平竞争吧———更不要说,“北上广”办事还是要规范很多,就是困顿得不行,天桥和露天公园等栖身之所也要多些。
说实话,看到这类新闻和众人的跟帖,真让人感到非常揪心。因为在青年们无奈徘徊的背后,说明社会发展的确失衡,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中小城市甚或农村的资源,又无一例外集中在某些人的手中。本来民间机构和企业应该成为消化劳动力的主力军,但他们自身的生存却也很不容易,哪里还能谈得上发展?
记得二十多年前,曾有一阵兴起官员下海的潮流,惹得舆情很是兴奋,说终于破除官本位了。但几十年过去,再看现在的“国考”架势,不啻是一句梦话。其中道理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知道哪里才是最好的去处。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留“北上广”好,还是回乡好,还真难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