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甘肃庆阳宁县有农民种植的小麦被乡里派人推倒,并被要求种苹果树。大多数村民因不懂技术,种下的苹果成活率低,口粮成了问题。(11月28日《京华时报》)
叶圣陶先生的文章《多收了三五斗》,形象地描绘了农业生产中所蕴含的巨大风险。
在“明年该种什么”这个问题上,完全让农民自由选择,的确有可能因为信息的缺失与选择的盲目而加大风险。不少农产品出现“大小年”现象,头一年卖了个好价钱,第二年便因为扎堆种植而丰产不丰收。而在“种什么,种多少”问题上,掌握更多供求信息的相关部门,确应给农民朋友更多引导。但是当地政府的这番好意,农民朋友为何不领情呢?
事实上,当地所谓的种苹果,到头来因为缺乏相应的种植技术而陷入“死了就补、补了又死”的恶性循环中,苹果没结出来,连口粮都没了。政府如此“为农民做主”,为农民出招,不仅越俎代庖,更逾越了权力的边界。
究竟种啥最保险、最赚钱,政府部门的确有义务尽可能为农民提供信息,但就算农民兄弟可能只看眼前,就算有人认为他们鼠目寸光,当地政府也没有理由完全否定他们的选择。
一言以蔽之,强扭的瓜不甜,强种的“苹果”也一样不甜。地里到底该种啥,既是农民不容剥夺的权利,也只能由农民来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