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要反映百姓真切感受

时间:2011-11-18 14:06   来源:新民晚报

  11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参加2011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的外方委员和代表时指出,中国要重视完善环境监测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使监测结果与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切实感受更加接近。16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开始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最大的调整是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

  PM2.5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它可以负载大量有害物质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迄今为止,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不含PM2.5,致使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中缺乏对灰霾天气的评估(北京、广州等少数城市虽然监测了PM2.5数据,但并未纳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也没有对外公布),公众有时不得不面临难言的尴尬——明明灰霾沉沉污染较重,权威部门提供的环保监测数据却显示“空气质量优良”。

  “蓝天”不蓝,“质量优良”的空气让人不敢恭维,百姓对此啧有烦言。最近在一次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直斥“人民群众深受污染之害、苦不堪言,而监测数据喜气洋洋、自说自话”的怪现状,要求环保监测部门改进空气质量监测标准,避免出现监测数据与群众感受“两张皮”。这与温总理所说的,是一个意思。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空气,都想知道呼吸的空气质量如何。但同样的空气状况,用较高的标准来评价,得分可能比较低,用较低的标准来评价,得分则可能较高。把PM2.5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无疑将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评定标准,有可能使城市蓝天数量明显下降,使不少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变得十分困难——有专家估计,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可能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这样一来,一些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将会压力增大,但由此告别注了水的“蓝天”和“质优空气”,掌握了环境空气质量的真实状况,丢一点儿面子、受一些影响也是值得的。

  诚然,关于环保的标准,也有一个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但环境监测结果反映百姓的切实感受,不但是一个贯彻实事求是原则、提供真实统计数据的问题,更是为了以环境监测的高标准、严要求,促使有关部门和各界在环境综合治理上下功夫、见实效。现在不少城市还有灰霾天气,有比较突出的污染,对此不能以环境监测低标准掩耳盗铃;同时,承认事实、正视问题本身不是目的,唤起政府和各界的高度警惕,推动环保部门及有关方面采取得力措施,加大环保工作力度,改善空气质量,才是最终的目的。人们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感受不会凭空而来,只有看得见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越来越多,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才能与人们的切实感受更加接近。

  可以想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提高,是会给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带来更大的工作压力,但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都必须坚定地迈出PM2.5监测这一步。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