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气候如何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这条路必须走
最近,一场几十年来最早的暴风雪袭击美国东部地区,导致400多万户居民家中停电,至少20人死于和暴风雪相关的事故,几个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近几年来,北美、欧洲冬季冰雪灾害频发,经常出现气温异常偏低的现象;我国也多次出现强降温和强降雪天气,2008年初南方地区遭遇的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更是让人记忆犹新。
寒流冰雪肆虐之下,不少人发出疑问:气候变暖到底“有没有”,这几年气候变暖是否已经停止?对此,气候学家的回应是:目前的观测事实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因个别地区、某些时段出现的“寒冷事件”而发生改变。
不过,不同的声音依然没有消失:在此前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中,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和太阳辐射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到底哪个更大?气候变暖对人类有利有弊,究竟利大还是弊大?对未来气候的预测,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气候模型进行的,其可信度又有多大……
实际上,几十年来,不同观点之争始终贯穿着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今后仍会继续下去。这些学术上的争论,不应影响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行动。
虽然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国际科学界对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认识总体还是比较一致的。我们恐怕不能坐等“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到来。即便有一天真的有这样的“定论”,那时人类或许已经大难临头。大气没有国界,环球同此凉热,我们不能拿人类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来冒险。
对气候变暖问题,各国政府和民众还是应该秉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积极态度。温室气体减排的核心是能源问题,由于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能源最终会部分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减排就意味着要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增效等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气候和环境,对人类是有益无害的。
正如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所写的那样:如果我们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建立了一个清洁能源经济体,但是随后气候变化被证明是一场骗局,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具有创新意识,在能源问题上更加不依赖于他人。
对中国来说,不管气候如何变化,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这条路都是必须要走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把挑战变为机遇,把压力变为动力,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倒逼”各地区更加自觉地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全社会节能环保和低碳生活意识,恰逢其时。
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将于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这是国际气候谈判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学术争议不应成为一些国家推卸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的借口。天气变幻莫测,冷暖起伏不定,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不能因气候的短期波动而动摇。按照“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坚持低碳发展,节约能源资源,是地球村村民们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