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主回家吃饭。买馍请把钱放到箱子里。”这几天,郑州市纬五路62号院热闹起来了,不时有陌生人来巷口打听一位卖馒头的老大娘。人们争相传议,年过七旬的她卖馒头不用守摊,回家吃饭休息只需把摊子一撂,顾客拿了馒头自然留钱。(11月6日《北京日报》)
“无人售馍”发生在郑州,碰巧我目前正生活在这座城市。我无意为这座城市歌颂——尽管没有见过“无人售馍”的张大娘,但路边“每盆十元,自取投币”无人售卖花卉的小摊,还是见到过的。和“无人售馍”一样,这种人与人之间完全信任的状态,即便是对很多习惯冷漠的人来说,也会在不经意之间生起些许感动。
在网上,不少人也都被“无人售馍”感动了。比如有网友便说:这样的淳朴于我们民族而言是多么弥足珍贵啊!这样的感慨可能有煽情的成分,但不可否认,在一个是否应该扶起跌倒老人都被深入持久讨论的社会,这种原本广泛存在于乡村与市井的、人与人之间淳朴的信任,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越来越成为珍贵的感动。
这几年,谈到道德的滑坡和信任的缺失,人们总会说到“彭宇案”,谴责彼时那个法官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而今,我们逐渐认识到,这种简单的“归罪”有先入为主之嫌。因为,问题绝不是我们原本想象的那么简单,将账都算到“彭宇案”头上,非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有逃避责任的嫌疑。
一次不公正判决比10次犯罪的危害还大,犯罪只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污染了“水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现在的问题是,要试图修复被污染的“水源”、挽回道德滑坡,扩大对“无人售馍”行为的颂扬是为必须——我们对此行为和现象不吝进行千百次的赞扬。
但应该认识到的是,进行必要的制度培育和激励,才是治本之策。这其中,政府部门毋庸置疑应该成为讲诚信的“带头大哥”。任何社会,作为政府部门的上层建筑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示范作用,这种诚信传导只能自上而下。“无人售馍”能够感动我们是因为其稀缺而珍贵,但如这样的感动一直这般稀缺,与我们社会、我们每个人而言,才是最大的悲哀——如何完成修复,政府部门无疑应该担负起主要责任,并带头出任“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