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被遗忘得越快,制度补白越慢

时间:2011-10-28 10:44   来源:中国网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引发关注。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4065人进行调查发现,85.1%的受访者一直在持续关注“小悦悦事件”。受访者中,“80后”占28.8%,“70后”占37.7%。50.3%的受访者表示,若自己在场,“一定会”向小悦悦伸出援手。26.9%的人表示“可能会”,15.5%的人觉得“不好说”;仅7.3%的人表示“不会”。( 10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我注意到,在“后小悦悦事件”到来之时,反思该事件背后的太多问题,并非如事先人们所预料的那样理想。一边是网友的持续关注,仍有近九成的民众继续关注这一事件的后期走向,期待权威机构的跟进;一边却是对这一事件的高端地、权威地、立体性地反思行动并未出现。可以这样说,只见口水与形式,未见切实有效的行动举措内容。这当然不是“小悦悦事件”所独有,之前各种令全国民众一片惊愕的事件,也是均沿着这条尴尬而固定的“消解路径”淡出公众视线。

  但这次“小悦悦事件”真不能这样,因为当前社会良善之心迷失已很严重了。若小悦悦被遗忘得越快,那么制度补白就会变得越慢。当然也有一特例。在小悦悦离去后,总部在上海的天平汽车保险公司发出倡议书,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参与“扶一把”活动。凡在职公司员工遇人摔倒,应前去搀扶,不要有任何顾虑。若遭讹诈,公司将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即便败诉,公司将承担全额赔偿。这一“为爱心撑腰”的呼喊声,估计不少人将其视作炒作和变相打广告了。随后,缺乏舆论的响应与支持,缺失社会成员中更多“天平倡议”的附和与跟唱。

  原因何在?估计还是我们没有切实意识到该事件带给社会道德的那种灼痛感。其实,我国传统文化中始终贯穿着“积德行善”的内涵,急公好义、济危抒难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行为。孔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是说,要实现仁德,须要人自己做起,而非要求别人去做。我们之所以不该让小悦悦这么快就从我们视线中消失,就是要社会多反思,多扪心自问。继而让每一个社会人都将后移的道德标杆重新插至社会爱心浓厚的价值高地。“为仁由己”恰恰是为了自己,因为当我们需要爱心援手时,冷漠情绪的负面传导,会让我们成为抖颤着无助双手的孤魂。

  当前,为不使小悦悦被社会遗忘,我们须用完善的社会管理与保障措施跟进,去确保“天平倡议”变成“全国倡议”。于此,我们不妨借鉴别人已显成熟措施。据《好撒马利亚人法》的有关规定,在美国和加拿大,给伤者、病人的自愿救助者免除责任的法律,目的在于使人做好事时无后顾之忧,不用担心因过失而遭追究;德国规定“无视提供协助的责任”是违法的,在必要情况下,公民有义务提供急救,若善意救助造成损害,则可免责……如今,我们在这方面的制度补白,越快越好,若我们继续观望,以为一阵批评就能扭转当前道德价值观迷失的窘局,那显然很天真。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