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亮工程应是民意工程

时间:2011-10-27 11:17   来源:羊城晚报

  广州的光亮工程一向争议不断。光亮工程是形象工程还是民生工程?是为市民提升生活质量,还是一种浪费和污染?昨天本地媒体采访了广州景观照明规划的专家,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光亮规划是有节电、观景、庆典、亚运4个模式的,这既是为了差别,也有省电的考虑。可惜的是,规划大部分都没有实现如此节能理想的模式,因此导致民众诟病不断。

  长期以来,许多纳税人都会对我们城市在形象上的“化妆”费用议论纷纷。一方面,我们希望自己的城市美得像欧美,但另一方面又会对高成本、高造价、低成效,甚至“光亮只照富人区”的状况感到不满。从采访专家的角度也能看出,为了在灯光造景上变得很有大都市的感觉,我们的城市确实付出了不少代价,结果,不是这里光污染,成了一墙探照灯,就是那里像鬼火一样,连东风路主干道都照不清楚,真正做到合理而精彩的不到三分之一。

  灯光工程,确实是我们公共开支粗放而缺乏监督的一个缩影。之所以粗放,不是技术而是意识。能如此花费巨资,就在于有尚方宝剑的支持,这个宝剑不在于哪个领导的批示,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这意识就是我们的城市如果要让人赞叹,必然要向香港、东京及欧美的大城市靠近。但是辉煌的城市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唯独灯光能迅速化平庸为神奇。因为光亮工程既没有什么土地成本、而辐射面又最大,只要肯花电费就行了,而且还最容易引发从领导到草根的赞美。

  可以说,这种挥之不去的群体性赞美,正是我们灯光工程能长盛不衰的原因,它造就了一种虽不合民愿,又有点合民情的悖论。作为每一天谋生打拼的城市人,总是希望能有“节庆”来冲淡平庸的生活,灯光工程恰恰起到了为城市创造节日的功能。虽然这分明是纳税人的支出,花在光亮形象,必然扣掉其他更迫切的民生救济。但在享受五光十色景观的面前,我们依然会浮起一丝憧憬和喜气,而传媒也很容易放大和传染这种节日情结,让灯光工程变得貌似万众欢腾的样子。

  城市形象工程就是如此充满着迷思,它既是官员为了建成美貌城市而作出的努力,同时,这种官方的美学,也在改变着公众的审美,甚至导致一种“政府带领公众走向新生活”的幻觉。民众需要一个靓丽的城市,却又没有资格去提醒我们的政府“大都市”应该是如何均衡和定义的,政府自然就会按照自己的见解去营造城市。因此,如果想我们的灯光工程真能转化成民意工程,最好还是回归一种“政治经济学”:创造民众参与和监督公共事务的途径,同时,让灯光花费转移给市场化运作才是长远出路。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