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有其屋”的最后一米封顶咋这难

时间:2011-10-20 13:56   来源:四川新闻网

  近日新华社记者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采访证实,中国建设银行已提高了首套房贷款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5%甚至更高。此举增加了首次购房者的成本,引起市场广泛关注。(2011年10月20日新华网)

  近年来,只见银行首套房贷利率屡屡不断上调企高,未见我国楼盘价位一次低头下调?“国五条”、“国八条”也未抑制楼市K线图的“扭曲”上升。即使银行屡屡上调房贷利率,我国楼市依然按兵不动。不知道房地产是在对抗政府,还是在抵制银行,还是在倒逼百姓?“居者有其屋”的最后一米封顶咋这难?

  可以说,“居者有其屋”已成为每年两会的热点和焦点,代表委员们纷纷拿出了议案与提案,剑指“居者有其屋”。老百姓也从“国五条”、“国八条”的出台中看到了一丝希望,“居者有其屋”封顶的距离由五十米缩短到二十米,再由二十米缩短到十米,再由十米缩短到一米……却迟迟不见封顶的喜讯。

  且看,银行缘何不断提高首套房贷利率?一是银行资金相对偏紧。如每到年底,贷款额度总是不够,资金供不应求。作为房贷的“大户”,建行更无法例外。二是银行趋利本能所致。通过提高贷款利率,银行可从中筛选出最优客户,从而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确保最大收益。不难理解,今年以来央行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所在。有专家预计,其他几家银行有可能效仿建行,提高首套房利率。显然,弱势的一方还是老百姓。再说,有钱人和房地产商根本不怕,也不担心银行屡屡上调房贷率。相对炒房团来说,犹如“锦上添花”。

  由此可看出,购房者在银行和房地产的夹缝中求得“居者有其屋”的居住权利。楼政犹如一部大戏,主角是房地产,配角是地方政府,群众演员当然要数普通百姓。这部戏无论成功与否,好像都与群众演员没什么关联。只有力破房地产的种种怪象,让房地产原有的“社会公共性”和“空间居住权”归还于百姓,这才是13亿多人民的真正福祉。

  针对某些“砖家”的观点,笔者唱的是反调。专家认为,若首套房贷利率全面上调,将进一步对自住型购房需求产生抑制作用,“房地产市场的各类需求将全面受到影响”。岂有此理?房地产一是按兵不动,二是稳中求胜,三是打包炒房团,四是守着空房闹“革命”,五是转着“地皮”换黄金。

  其实老百姓心里明白,银行上调房贷直接影响着买卖双方的“心态”,说白了,这是借机“窥视”买卖双方的“肉体”。一是升华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和购买欲望;二是还将成为某些房地产借此“洗盘”的“催化剂”和“晒盘”的“日光灯”。

  说到底,银行调高房贷利率一次次阻挡了购房者“居者有其屋”的步伐,特别是相对某段时期内“步步望屋”的购房者来说,简直如同“雪上加霜”。不要妄想从银行调高房贷能看到楼市低头降价的信号,更不可能对市场进入“以价换量”阶段起到什么推动作用?所以,老百姓不得不抱怨:“房价没有明显下调,购房门槛和成本却一直在提高,买房似乎越来越难,感觉颇为“受伤”。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国保障房开工率达86%。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实现房屋回归居住属性的一个长期解决路径,包括公租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数量的增加,将有利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改善供需矛盾。为加大保障房建设,督促地方政府贯彻落实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政府出台了一些涉及土地、融资、税费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出台及时、力度不断加大、措施更加具体,对我国的保障房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的保障房在法律、制度和政策上还需要完善。一是我国保障房建设缺乏法律保障。特别是各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房没有法律约束。二是保障房建设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企业、金融机构等相关机构的探索积极性不高。

  “国五条”“国八条”出台时其中规定了最严厉的一条:要严格实施问责制,对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相关负责人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但令外界疑惑的是,并没有看到因为房价高涨而被问责的官员。有业内人士坦言,欲通过问责制落实调控政策直到房价下行仍有难度。值得肯定的是,在调控政策落实过程中,问责机制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因为一线城市的房价已基本得到了抑制。但是总体而言,问责的作用仍然有限。然而,到了落实层面,地方政府就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从近期一些二、三线城市在执行新一轮限购政策上的抵触情绪和博弈态度,看到了问责制的无奈和无力。、

  只要各方合力打通阻碍“居者有其屋”的障碍,我们生活处处皆是“广厦千万”。到那时,“广厦千万”不仅铸就了和谐,还暖和了民心。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去过新加坡的人,大都会被建屋发展局高高悬挂的这幅作品所吸引。然而,作为千年前中国大诗人杜甫这一悲鸣天下诗句的国度,我们真有些汗颜。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