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个成人宣誓仪式在广州举行,18名青年代表全市逾10万名18岁青年郑重宣誓成年。
很多人也许会不以为然,认为年青一代的道德观、价值观的构建乃至重拾,靠一次“表演性的”成年礼不可能实现。这类观点也非妄言。现在各地针对“德育”各种形式的仪式屡见报端,从小童的开笔仪式,到小学生为长辈洗脚仪式、中学生“重温”系列仪式,再到大学生拒绝作弊宣誓仪式……不一而足。不可否认,其中一些地方举办的某些仪式,带有过多的炒作痕迹,显得诚意不足,被质疑有作秀嫌疑,甚至可能误导年青一辈。
亦因如此,我们对“仪式”更应一分为二。某种意义上说,所谓仪式,古往今来,其本身就是一种“表演”,正是通过这种高度默契的独特的集体“表演”,仪式中人方能受到仪式的教化和熏陶。参加过庄重仪式的人,很多人都有同感:现场的气氛会很快影响自己的情绪,进而悄然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人是社会之人,脱离不了环境的影响。庄严仪式,便是以一种强大“气场”来构成一个“小环境”,涤荡参加仪式者的心灵和精神。从此意义上说,在弘扬“文化兴国”、“以德治国”的今天,道德教育的仪式仍将发挥其独特作用。
理性地看,现在这类“正面”的道德教育,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方面,我们痛心于道德在很多场合的滑坡,对人情冷漠深表忧虑;另一方面,现有一些德育又或者简单化,或者粗暴化,或者形式化过甚。比如,前几天西安一学校竟罚“坏学生”戴“绿领巾”,给孩子留下心灵伤痕;又如,某些地方的“红色旅游”,竟推出“皇军抢花姑娘”的“戏份”。这种道德教育的异化、歧路与乱象,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