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100克的白菜苗售价18元,一斤大米卖50多元,一袋500克的红枣98元……这些“巨贵”的商品都有个共同特征,外包装上标注了“有机认证”。(10月16日广州日报)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门事件,当公众有了“谁能告诉我,明天吃什么”的迷茫,当百姓有了“谈吃色变”的步步惊心,“有机食品”的横空出世,无疑等同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难怪,“有机食品”尽管都是高价姑娘,但分明已由“白领最爱”,变为人见人爱的“大众情人”。
其实,“有机食品”并非什么稀世珍宝。说白了,就是生态食品或生物食品,是目前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那么,公众为何对此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呢?概因,被满世界问题食品、垃圾食品、有毒食品弄疼了、吃怕了。
希望多大,失望就多大。公众做梦也想不到,花了大把冤枉钱,还是没能买来食品安全,结果仍是“一场欢喜一场空”。“有机食品”不仅大多数徒有虚名,而“有机食品”认证更是荒唐至极,有机无机没关系,只要有钱,就能轻而易举换来金字招牌。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有机食品”,十足叫“投机食品”再恰当不过。
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万万不能成也“有机”,败也“有机”。“有机食品”变脸“投机食品”,消费者经济“伤不起”,健康也“伤不起”,食品安全更是“伤不起”。要让“有机食品”真正成为无污染天然食品,消费者放心满意食品。一要,严控“有机食品”准入门槛,“有机认证”首先要“有机”;二要,对“有机食品”实行验证制,定期对“有机食品”检验,一旦发现名不符实,立即注销驱逐出去;三要,加大打假力度,对“有机食品”视为“投机食品” 者,要重处重罚,决不心慈手软。
有机食品,你可以“巨贵”,但不能忽悠!有机食品,更不能不能成也“有机”败也“有机”。(陈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