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暴动”,不会有赢家

时间:2011-10-14 10:35   来源:人民网

  继“3Q大战”后,网络上近日又燃起烽烟,而导火索就是淘宝涨价。

  淘宝将2012年商家年费和违约保证金提高5至15倍后,大批中小商家濒临倒闭。10月11日,小卖家们以围攻多家网店巨头的方式向淘宝宣战。12日,“暴动”升级,不少人到淘宝总部拉横幅抗议。马云在微博上回应:将“一意孤行”。(10月13日 《扬子晚报》)

  一纸涨价令,打破了你侬我侬的合作局面;商家博弈,也仿佛休眠的火山,因“互不妥协”的激化而骤然迸发。利益的纠葛与嵌套,视角的交叉和歧异,都让它看似“3Q之争”的翻版。而“不明真相”的公众,只能选择强势围观。

  淘宝商城,素来因进入门槛低,成为“门票廉价的创业者乐园”。无需缴纳重税,也不用承担高额年费,资金欠缺的中小商家,就能找到容身地,放飞致富的梦想。之于顾客,卖家的多元化,让他们有了差异化的消费选择,能安放“用鼠标投票”的权利。

  但“低门槛”下,弊端也在浮现:成立8年来,淘宝总绕不过“卖假货”的质疑。诚信缺乏,成了淘宝名誉上的污点。为此,马云还为“淘宝模式”辩白过:“淘宝是镜子,假货是麻子,有麻子并非镜子的错”,却招致如潮的舆论抨击。

  “牛栏关猫”的关口下,劣质品难免倍出——这几乎是商业领域的通识,淘宝在把准脉后,“严把关”几成必然。正因如此,在“建立诚信体系”的旗号下,淘宝大幅涨价,速度远超“刘翔”:年费、违约金一下子提高了5到15倍。

  收费剧增,筑起了不低的准入门槛,形成丛林式的淘汰机制:大商家安然无恙,中小商家负担陡增,甚至被拒之门外。在市场格局中,“弱肉强食”的规则隐现,中小商家也失去了喘息余地;大商家或因竞争者缩减,利润空间增加,淘宝也因“技术提供和维修”的平台供应者的名义,获得不菲收益——既能规避小商家“售假”,又可保证盈利,是多完美的如意算盘。

  然而,割颈式收费合适吗?淘宝虽是商家,不是慈善会,可它终究依托于众“商”云集而做大做强;不少商家,也形成了对淘宝的“平台依赖”,二者“情同手足”、利益攸关。如今,淘宝却割断了这份情谊,“独家裁量”之下,制定出严苛的收费标准——年费从6000涨到3万或6万元;违约金从1万升至5万到15万元。这无异于葬送许多中小网店的活路,无怪乎,许多卖家称淘宝“离经叛道”。

  淘宝收费猛涨,意图不明:究竟是合理淘汰、洁化网店生态,还是“店大欺客”下的利欲膨胀?谁也难以定论。但逻辑需要理清:首先,大商家固然有信誉打底,中小店鱼龙混杂,可真假优劣却不能简单凭“店大店小”来裁定;其次,中小商铺存活已久,缘于价格实惠、品式多样等优势,一撤了之,对顾客是好是坏?再者,避免“卖假货”可通过监管审慎实现,未必是收费激增。

  当然,市场不相信“情谊”,淘宝在独大地位下,掌握着话语宰制权。它可以“脱草根化”,奉行“利益至上”信条。但挤压了“新来者”的存活空间后,在民心向背上,它势必付出代价。淘宝官方自称“一意孤行”,正是此意。

  汰“劣”之后,大商户与淘宝本应初尝甜头。可中小商户的愤懑与围攻,却如同破堤而出的洪水,冲击着它们的互利圈。于是,“多输”局面成形:中小商家聚众“暴动”,大商家被祸及,淘宝则沦为失意者的“靶心”。

  淘宝或可权衡“打假”与“保护创业”的轻重,审慎而为;中小商户也可另谋“商城”,抑或转战免费的“淘宝集市”。收费多少为适度,监管何以加强,双方也能平等协商,适当妥协。遗憾的是,这场风波远没“偃旗息鼓”的迹象:中小商家称“规则不改不收兵”;淘宝则表示决不妥协……对峙之下,两败俱伤。

  淘宝“暴动”,纠纷难解,验证了市场语境下合作与分化的多变。公平协商,恪守契约精神,才是解颐之计。就眼下看来,化解争持,也许需改用里尔克的诗句:“哪有胜利可言,协商意味一切”。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