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化“限外”思维方能消解户籍壁垒

时间:2011-10-13 13:24   来源:广州日报

  针对有媒体报道称“上海根据公安部规定对外地人员在沪学车进行限制”一事,公安部交管局回应称,公安部并未发布任何规定限制外地人学车,目前公安部正在针对此事进行调查询问,已责成上海市有关方面对此事进行说明。

  想必公众也不会真的相信,有关部门会出台如此荒唐的“限外”规定。学车考驾照只是一种最简单的技能需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最基本权利,与学车者身份根本没有任何联系,限不限外有何意义?难道是为了缓解本地人学车排队的压力?还是为了给本地驾校抬高收费门槛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如果是前者,很明显涉嫌身份歧视;如果是后者,则涉嫌价格歧视。

  然而,辟谣归辟谣,在个别地方,学车“限外”却成了客观存在的事实。昨天有郑州本地的媒体报道说,郑州部分驾校早已实行了“限外令”,本地学员和外地学员按10∶1的比例招收,并由此提高了外地学车人员的学费——比本地学员高500元以上。而且据上海媒体报道,上海车管所已向本地驾校发出通知,对外地户籍的学员进行名额限制,据说,“限外令”出台后,外地学员在上海学车费已经升至5500元至5700元不等,涨幅在20%以上。借“限外令”的传言,行涨价的事实,等同于另一种城市“借读费”,其结果只会扩大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身份福利差别,强化附着在户籍之上的公共服务差异化。

  既然公安部已经否认了学车“限外令”的规定,那么一些地方的“限外”,就涉嫌拉虎皮做大旗,私自出台有违常理的规定,理当严查。眼下公安部已经责成上海对此事进行调查,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首先应立即停止执行现有的“限外令”规定,其次对趁机涨价的部分驾校也应给予一定的处罚。至于郑州早已实行的“限外令”,则更应弄清事实,给那些权益受损的外地学员一个交代。

  学车考驾照,说到底也是一种公共服务,毕竟驾照的发放是行政行为,本不应有身份区别,只要通过了技能考试并符合要求者,都有资格申领。何况公安部《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等相关文件中,并没有“限制外地人报名比例”的规定,额外设置这样的门槛,于法无据,于理难通。因而,学车“限外”的事实比楼市“限外”的规定更难令人理解。事实上,学车“限外令”的最直接后果只是提高了外地学员在当地学车考驾照的费用。一个政策的制订,仅仅因身份不同,就人为地提高外地户籍者的成本,这明显有悖户籍管理弥合二元差异的趋势。

  当下的户籍制度,受制于其上的政策之盘根错节,不但阻碍了人口的合理流动,而且在公共福利待遇的分享上,人为地制造了一道鸿沟。尽管为流入地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一纸外地户籍,却让庞大的外来人口难以和当地居民平等享受教育、医疗、退休金等各种资源。不否认一些地方已经看到了户籍二元对立的弊端,并着手逐步改变这种公共服务差异化格局,但各种版本“限外令”的不时出台,提醒着人们,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不太容易。动不动就以户籍有别的陈旧思维进行社会管理,不但会制造新的不公,还将强化现有的户籍壁垒,与户籍改革的大方向背道而驰。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