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调任“车随人走”何以成“惯例”

时间:2011-10-11 12:50   来源:工人日报

  这几日,两则有关公车的新闻吸引了不少眼球。一则,湖北广水官员调任带走公车成“惯例”,有的官员知道自己要调走,专门在临走前买好新车以备带走,有的调任后还会配新车,带走的直接给了亲戚用;二则,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局执法支队支队长擅自私用公车出境遭网友曝光,已被免职处理。

  其实,在“三公”消费屡遭质疑的背景下,公车那些事儿已经不容易引发围观了。上述两则“车事”之所以引发较高关注度,概因为它们再次击穿了人们的底线——公车私用,在当地、当时用了不算,升官了、调走了,还要“车随人走”,且成了惯例;公车私用,在国内接接孩子、旅旅游还不够,还要私用到国外。

  公车,毫无疑问,所有权是公家的,是用来执行公务的。根据相关规定,一定级别的官员可以配备专车或者有相对固定的用车,但这绝不意味着这些车就是官员个人的私有财产了。这个道理连大爷大妈都懂,一些调任带走公车的人居然大言不惭地说“如果找我要我不还,那是我耍无赖,关键是根本没人找我要过车”——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还给人家,还归因于人家没来要,如此荒唐逻辑实在与官员身份不符。

  可这样一种不正之风居然成了当地“惯例”,2000年以来,已经有28辆公车被带走,包括买车和办理相关手续所花费的费用,每辆车约20万元。如此“惯例”的形成,原因无外乎几点:第一,这些官员大多是升迁走的,当地相关管理者即便不愿意,恐怕也不好意思说“不”,也不排除巴结逢迎心理,岂有要回公车之理?第二,公车管理有漏洞,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车,违反规定换车借车,向下级单位、企业摊派款项购车,对一些地方而言,已然“轻车熟路”。领导喜欢拿去便是,我们自有办法再买。公车管理的粗疏及不透明,给了某些人可乘之机。第三,有关公车的违规行为尤其是公车私用,除了个别酒后驾公车撞死人又逃逸的,很少有人真正被问责,一些人并没把该领域的违规行为当回事。

  更值得担忧的是,除了公车,还有不少优质的公共资源已沦为个别官员的己有己用、专有专用。比如,花公家的钱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吃饭,掏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买别墅等。更有甚者,自己占着还不够,还“封妻荫子”,如局长的夫人可以替夫“考察”,如局长的子女纷纷进了事业单位或者当起了公务员。

  “公家的就是我的”——对于时下一些地方的类似“惯例”,有必要认真清理清理了。当公车、公款以及好的就业机会、项目等资源尽在某些官员掌握、逐渐成为个别官员“私藏”之时,留给公众的社会资源势必会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不同社会阶层间的断裂恐怕将愈演愈烈,公平与正义受到的损害也会越来越大。

  时下,加强“三公”消费公开透明的程度,加强对政府财政支出的监管,中央政府的决心很大,力度也不小。前段时间,中央各部委相继公布了“三公”消费的相关数字,尽管仍有未尽详细与明了之处,但公开接受监督、推进相关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一些地方仍然觉得可以继续在“三公”消费上大手大脚,没个规矩,优哉游哉,说不定哪天就会成为被媒体曝光的下一个“典型”。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