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保质量保通车”是啥“责任心”

时间:2011-09-29 13:24   来源:广州日报

  最近广西梧州市民投诉称,当地的交通干线桥梁“桂江一桥”经过了近一年的整修后刚刚通车,就产生了裂缝,现在又开始重铺沥青。梧州市政管理局局长表示:“我们政府是有责任心的政府,宁愿先通车,通车虽然路难走点,质量差点,但是起码通车了。”

  “大修之后三个月要修补”,夸张吗?要在古代,肯定是不可思议的事,你瞧赵州桥,多少年了,风吹雨淋,屹立不倒。要在过去,谁修的大桥3个月又小修,不掉脑袋才怪呢。在时下,倒也不太令人惊诧,比甘肃天定高速如何?人家花了80亿,竣工不到80天就要大修,才叫闻所未闻呢。人家硬是把原因归咎于什么“进场原材料把关不严”、“施工过程控制不严”、“不良环境下施工”等等,除了施工方,不关其他人啥事。

  不过,倒是梧州官员的那一番表白有点意思。虽然桥梁出现质量问题,宁愿先通车,而不修好,这是当地政府“责任心”的表现。按照这种逻辑推演,天水高速路大修简直就是责任心的“楷模”了——宁可不通车,损失大量路费,也不让公众走豆腐渣的高速路!而承包方更是应该授予“脊梁奖”了,竣工80天又要花过亿进行重铺,无怨无悔,何其难得!

  “质量是差点,但是起码通车了”,也不“雷人”。质量差,路难行,顶多就是路过时难受一点,至少桥还没塌下,车也没掉到河里,人死不了,有啥大不了?胡适在数十年前的一篇小品文中成功塑造了一位“差不多先生”,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看来,“差不多先生”并未绝迹,仍大有人在。

  在某些官员眼中,“差不多”就行了,就是有“责任心”的表现,可在公众眼中,“差不多”远远不是有“责任心”的体现,恰恰相反,和稀泥式的逻辑遮蔽不了不负责任,甚至还有某些见不得人的东西。按照现场施工人员的说法,施工没有满足高标号混凝土的要求是出现裂缝的原因,而之所以这么粗糙完工,是市政部门要求必须抢工期,6月5日必须通车。

  为什么修桥时不使用高标号的混凝土?而有关方面为何不顾工程质量,下令施工单位赶工期?种种不合常理的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是否存在着层层分包、吃回扣、偷工减料等时下常见的工程建设通病?公众不满也在此,如果你们真有“责任心”,那就请从这里找突破口吧!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