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真的统计数据失去公信力

时间:2011-09-28 14:44   来源:广州日报

  针对部分省区出现的房价权威数据等未从统计部门出口的问题,有关部门再次强调相关数据须由统计部门权威发布。

  统计数据由统计部门统一发布,对矫正数据乱象似大有好处,至少各种数据打架的“游戏”会少了很多。但鉴于统计数据缺乏公信力由来已久,因而,统一了出口渠道之后,是否就一定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尚是疑问。

  其实,何止房价等服务业统计数据难让人信服,诸如CPI、职工平均工资、GDP等,只要一公布统计数据,都会引来公众的质疑。有例为证,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和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20759元和37147元,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3.5%,增幅均超过去年GDP增速。然而,对此数据,不少人却大喊“被增长”、“被平均”,更有人在网上“晒”工资,以戏谑的方式为自己拖了平均工资的后腿表示惭愧。

  公众对统计数据的习惯性质疑,并不是公众过于挑剔,实乃因为眼下的统计数据,很多时候看起来更像个数字游戏,严重失真,也就失去了公信力。究其原因即在于,现行的统计方法存在缺陷:覆盖面过窄,以偏概全;统计口径不一,导致不同数据“打架”;统计数据孤芳自赏,与公众感受差距太大。比如说,目前通用的职工平均工资,多数地方并未包括所有劳动者,一般只包括国有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城镇在岗正式职工。以此作“统计口径”,意味着有近2/3的劳动者都没有被列入“平均”之列。这样的平均工资,又何谈权威性和真实性?再如,自1985年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核算GDP数据以来,地方统计总和一直高于全国的GDP总量;CPI数据和公众眼中的物价感受总是差太多……

  在统计口径上,选择的样本或对象不全面、不科学,这一方面使得统计数据不具有代表性,备受公众质疑;另一方面失真的数据因为建立在少数人的统计基础上,以此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依据,必然会损伤到多数人的利益。众所周知,养老、失业、工伤、人身损害司法赔偿等,都与平均工资数据有关。一个虚高的平均工资,不但误导相关的社保、养老金、就业等政策的制定,还会抬高社保、养老金的门槛。

  统计数据不是哪个部门的政绩,也不是“垄断”了出口途径就能换来真实性。对失真的统计数据,不要也罢。而对影响制定政策的统计数据,理当改进统计方法,力求避免失真。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