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2002年后被诊断患有帕金森氏综合征,长期服用神经保护类药物;2011年7月29日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抑郁症。这两种病,人们都不陌生。按照常理来说,这个人先后得上这么麻烦的病,早就该入院诊治或者在家休养。但直到这个人身故,他的身份依然是辽宁省农信社副书记。根据官方给出的工作履历,他2006年5月任中共铁岭市委常委,2006年6月任铁岭市政府副市长,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那时候,他已经得帕金森4年了。他,是被沈阳警方确认精神抑郁导致溺水自杀死亡的袁卫亮。
根据警方25日向媒体披露的信息,本月17日凌晨3时,袁卫亮独自从其住所出走,搭乘一辆出租车,到达沈阳市浑河桥附近下车,后失去踪迹。而据家属反映,袁对自己的病情始终未向外人透露,并在最近一个时期病情加重。
不管怎么说,一个生命的消逝都是令人痛心的。袁卫亮生前,刻意隐瞒自己的病情是有错误的。但他的领导、周围的同事就完全对一个帕金森患者全无察觉?在洛阳性奴案中,我们看到了冷漠的邻里关系;在袁卫亮的自杀事件中,是不是也体现出了冷漠的同事关系?如果不是,那到底是因为什么从领导到群众都选择了对袁的身体情况视而不见?
由于官方信息的粗糙,我们无法获知袁在2002年以后任职的确切履历。但就已知的两个岗位而言,无论是铁岭市副市长还是辽宁省农信社副书记,都可算是一方大员。这两个岗位对身强体健的人来说都不轻松,更不用说对一个病人了。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无论是民生还是金融,让一个有严重精神疾患的人来管理,这是对纳税人、对老百姓、对储户最大的不负责。在袁出事后,有一种声音认为:凡是官员死,就是抑郁症;凡是办错事,就是临时工。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不能贸然把这个“规律”放在袁卫亮的身上。
这几年,官员因抑郁症自杀的案例,光是新闻曝光为大众所知的,已经不少。为什么在老百姓看来日子过得很是滋润的官儿反而容易精神出问题,这个课题请组织部门认真研究。同时从爱护干部和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还是应该尽快出台制度,让那些“病人”该歇回家歇着吧,老百姓不需要病夫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