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铁道部公安局透露,为防范不法分子套购车票高价倒卖坑害旅客,自即日起在全国铁路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倒票“蓝盾”专项行动,对票贩子集中围剿,并要求各级铁路机关建立票贩子信息数据库,形成全路信息共享的打击平台。
对打击处理的票贩子、倒票嫌疑人员逐人建档,相对于建立票贩子黑名单,这有利于精准打击、定点“清除”。而信息共享、露头就打,既能对票贩子产生一定的震慑效果,也增加了票贩子倒票、买票的难度。就此而言,建立票贩子黑名单,称得上是一种看得见的制度创新。尽管实施效果有待验证,但初衷良好,值得期待。
当然,在建立票贩子黑名单的同时,还需注意莫伤及无辜,莫将票贩子标签化。因为一旦上了黑名单,票贩子就被贴上了耻辱的印记,其买票就会被严加监控、防范。应该说,票贩子也有正常的出行需求,如果不是倒票,就不宜剥夺其买票权。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既要打击票贩子,更应该打击票贩子背后的“黑手”。众所周知,票贩子分两种,一种是低端票贩子,这类票贩子赚的是“辛苦钱”,要么自己亲自出马,赤膊上阵买票;要么雇人起早贪黑地排队买票,在庞大的票贩子利益群体中,他们获利并不多,所谓别人大鱼大肉,他们拣些残羹冷炙。铁路部门此次建立的票贩子黑名单,打击对象多指这类人。只要倒票就属违法,这类人应该被严打。
但更不能放过的是高端票贩子。所谓高端票贩子,一般是指那些能“通天”的票贩子,他们有强大的权力资源,有过硬的铁路系统人事关系,比如认识铁路部门的官员,或者是铁路官员的亲属,与相关官员建立了利益联盟,能够直接拿票,然后利益分肥。而有的高端票贩子,本身就是铁路部门的人,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到票,轻轻松松就大发横财,赚个盆满钵溢。
其实,铁道部并不讳言内部人士倒票现象存在,时任铁道部发言人的王勇平就曾表示,“每年我们都处理过个别以票谋私的职工,我们将在这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对内外勾结以票谋私的铁路内部人员,一律解除劳动合同,情节严重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打击铁路内的票贩子,才是抓源头。甚至可以说,严厉打击了高端票贩子,低端票贩子的生存机会就会越来越逼仄,因为不少低端票贩子的票源,正是来自高端票贩子。
还应该看到,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设计,只是为了打击票贩子而打击票贩子,收效必然甚微,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制度配套。曾有学者指出,火车票“一票难求”的根源,并不在于总量不足,而在于分配程序的不透明和不公正。诚然,如果铁路部门将车票的分配方案以及车票的数量、销售情况,准确、及时和详细地公之于众,不仅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也能压缩票贩子上下其手倒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