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衣”骗贷,见证多少造假潜规则

时间:2011-09-08 14:01   来源:工人日报

  一套领导班子,成立了十几家公司,账面繁荣假象的背后,是从银行骗走贷款6亿多元。华尔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谢根荣,凭借两件“玉衣”取得银行信任,从北京建行的5家支行,骗取贷款6.6亿余元。不但为之前伪造555份房贷合同获得的6.6亿元的假个人住房贷款做担保,又获得5000万元贷款及4.5亿元银行承兑汇票。谢根荣一审被认定犯贷款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目前此案二审正在进行中。(见9月6日《新京报》)

  谢根荣之所以能诈骗成功,来自古玩收藏界多名国家级专家出具的一份权威鉴定帮了他的大忙。参加这一鉴定的都是文物鉴定界的泰斗级人物,可谁曾想到,这些本应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专家们,仅凭“隔着玻璃看了看”就形同儿戏一般地断定是“汉代的金缕玉衣”,并给出“价值24亿元”的离谱估价?而如此离谱估价,不仅专家敢评估,而且银行竟然也敢相信、不断放心追加新贷款……

  对此,多数人都觉得离奇,但如果将其放在时下造假“潜规则”横行泛滥的现实生活再来观察,就会发现,所有这些其实一点都不离奇。

  文物鉴定的潜规则。今年“3·15”期间,央视曾公开曝光过虚假鉴定文物利益链条——1件几百元买来的假文物,只要肯出鉴定费,鉴定师便可以任意开具文物鉴定证书,转眼之间,假文物也就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集文物仿制、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现在拥有超过10万从业者,每年收入超过百亿元。以此考量,谢根荣凭借“几十万元评估费”,便能得到假“玉衣”24亿元的估价,显然不足为奇,不过是文物造假潜规则之下,一次极为寻常的交易罢了。换言之,24亿元的估价,其实并不是真的因为“专家水平有限”或者“看走眼了”,而实在是遵行潜规则行事的结果。

  房地产骗贷的潜规则。在时下的房地产贷款尤其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中,“造假骗贷”实际上早就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潜规则。谢根荣最初利用“签订虚假《个人住房贷款借款合同》555份,骗取贷款总额6.6亿余元”,便是经典案例。

  银行放贷的潜规则。以假按揭等方式向银行骗贷,手段其实并不高明,若想甄别真伪更非难事,为何银行还频频上当受骗呢?囿于银行监控审核制度的不严格、尤其是银行工作人员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在很多时候,即使明知是假按揭骗贷,银行管理者事实上也奉行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态度,甚至干脆与开发商沆瀣一气联手骗贷。

  一起骗贷案牵出连环的骗局,多种造假潜规则害人不浅,到了好好治理的时候了。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