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面子上的“统一”更重要的事

时间:2011-09-06 15:08   来源:工人日报

  在社会治理的“面子”和“里子”之间,有一个孰轻孰重的问题,哪些急需统一,哪些没必要统一,利弊得失应有所权衡。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次面子上不必要的“统一”和强制“统一”,最终消耗和磨损的都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一个帖文引发热议——海南省教育厅印发了《海南省中小学校服集中采购与生产企业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全省校服一市(县)一款,一个市(县)区内小学、初中和高中同一类学生穿的款式相同,不同学校通过校徽加以区别。有家长质疑此举增加负担,并造成浪费。

  校服真有统一的必要吗?家长们的质疑不无道理——一来,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服,有的还是春夏秋冬各有一套,或许这些校服的质量、款式参差不齐,但也没到必须全部更换的地步。二来,校服往往并不便宜,换来换去的,家长们掏起钱来难免心疼。

  近年来,类似的地方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中的“统一”之举并不鲜见。不少城市爆出过工商、城管部门要求商户统一更换招牌、广告牌的新闻,如果有商户不主动配合,还可能被强拆和罚款;有的地方的交警部门曾要求全市机动车统一更换车牌固封装置,价格远远高于政府指导价;有的地方曾下发红头文件规定,除了空调机的风格、结构、颜色要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外,所有临街建筑物外露窗帘色调要统一选用纯白色;还有的地方要给某个区域内所有房子的房顶粉刷成同一个颜色……

  这样的“统一”往往会招来非议,原因是:首先,涉嫌以公权力干涉私权。按理说,让学生穿什么款式的校服,是学校和学生的自由,是否更换车牌螺帽是车主的自由,用什么材质的牌匾是商家的自由,而家里用什么颜色的窗帘更是百姓的自由,只要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公权力部门无权干涉。遗憾的是,时下一些部门对权力的边界把握不好,以为啥事都可以一声令下,下面无条件执行。

  其次,涉嫌以权牟利,从公众身上揩油。不少类似事件中,当事部门也声称不会从中牟利,但不少相关事件的真相是,金钱、利益的纠葛不可避免,比如,经过了招标,可中标的价格却高于一般市场价格,如何解释?这样的事多了,公众形成习惯性质疑,不太相信当事部门的信誓旦旦。

  其三,给公众增加额外负担,让百姓抱怨连连。比如统一门头、招牌,往往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都要商户自己出,有的城市短短几年间居然统一更换了数次,一些小商铺主很是无奈——赚的钱还不够换招牌的。

  除了这些让老百姓自己掏钱配合的“统一”之举,还有一些市政、市容方面的统一路牌、统一公交站牌、统一垃圾桶款式、统一花坛花色之类的也不少。它们没掏公众腰包,可国家和地方的“腰包”里大部分也是纳税人的贡献,这些“统一”是否确有必要、更换的频率又是否太快了?

  “统一形象”之类,不是不可以,但与“面子”比起来,公众越来越关心的是社会治理中的“里子”。比如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市场环境的公平有序;比如百姓出行不很堵不很累;比如暴雨来了,城市不会内涝,等等。在社会治理的“面子”和“里子”之间,有一个孰轻孰重的问题,哪些急需统一,哪些没必要统一,利弊得失应有所权衡。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次面子上不必要的“统一”和强制“统一”,最终消耗和磨损的都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