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为何在中国玩“变脸”

时间:2011-08-23 14:33   来源:长江日报

  自7月23日味千拉面被爆出“骨汤门”事件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7月29日,肯德基又陷入“豆浆门”、“老油门”。随后,麦当劳密云餐厅被网友曝光——包装破损的汉堡原料面包正在烈日下暴晒,等等。顿时,曾以环境幽雅、干净卫生赢得中国消费者好感的洋品牌快餐连锁企业陷入巨大的信用危机。(8月22日《检察日报》)

  随着重重曝光,人们渐渐发现,这些享有口碑的洋快餐也不见得有多么安全。作为老百姓而言,在悲痛追问“我们该吃什么”的同时,不免疑惑,为何这些声称“企业标准全球统一”的洋快餐,在中国却表现出“南橘北枳”的意味?

  有人认为,国内食品安全之所以问题重重,是因为食品行业缺乏企业自律,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靠企业自律”。然而问题是:为何同一个洋快餐,同一个自律规范,在欧美则正常运行,在中国则问题频出呢?

  所以问题不在于是否有自律,而在于企业是否愿意自律。君子国从来就不曾有过,即便将来或许有,商人也注定不在其列。企业为什么愿意自律?因为它知道,只有自律才能生存,才能维系自己的长远利益;当自律只是徒然增加其成本使其处于不利竞争的处境,并且不自律也毫发不损照样能保障自己的利益时,试问它为什么还要自律?

  在我们这里,虽然食品安全有众多部门负责,然而发现问题往往要靠消费者举报和媒体曝光;即便媒体曝光了,往往又有专家说“符合国家标准”,或者执法部门检查结果是“基本符合要求”;即便问题“确实存在”,处理结果也几乎等同于“罚酒三杯”。因此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中国食品安全防线岌岌可危,一方面却鲜有食品企业因食品问题“伤筋动骨”。我们不禁要问:所谓“重拳”究竟落在哪里?

  联想到不久前媒体曝光海内外食品“双重标准”的事情,我们不妨说,诚然洋快餐在中国玩“变脸”,我们本土食品又何尝不在欧美玩“变脸”呢?虽然“变脸”的地方不一样,但结果是相同的,那就是令国人不免成为世界二等消费者。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