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永不过期”,生命谁来“保质”

时间:2011-08-22 13:44   来源:羊城晚报

  食品是有保质期的,过期就会影响口味甚至“有毒”,损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去商场买食品,总会仔细查看产品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有时我们看到的日期数字是真的,但实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却未必是真。“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在北京、湖南追踪发现,一些商家借用印刷机械、有毒化学药剂等“道具”,涂改食品保质期如同“变戏法”,真假难辨。(8月18日新华社) 原来,有一种“神奇药水”,外加一台廉价的喷码机,无需什么技术,就可以施加魔法,随心所欲地修改“保质日期”,让食品“永不过期”。更让消费者崩溃的是,“神奇药水”随便用,“保质日期”随意改,竟然是食品生产、流通、销售领域里的“潜规则”,从大企业到小商贩,很多人都心知肚明,秘而不宣,听任一些食品上架——过期——下架——涂改日期——再上架这个循环流程,坑害广大消费者。

  其实,不法商家的无良还远不止随意修改“保质日期”,为了赚钱,对于过期食品的处置可谓煞费苦心。比如,有些食品日期“早产”,一些商家将早已生产出的食品包装打码日期延后,人为延长了“保质期”;再如,将过期食品回收再加工,重新包装再进入市场等,这样的案例并非鲜见。而今,一些商家干脆涂改食品保质期,“一劳永逸”地实现了食品“永不过期”。这样,商家稳赚不赔,但消费者的权益、身体健康,却失去了基本保障。

  当前,食品保质期“失真”、再加工上市等问题,正成为食品安全最突出的隐患之一。但是,防范过期食品修改日期再上市,我们不能指望消费者长着“火眼金睛”,明察秋毫,人人都具有高超的防伪知识和鉴别能力。也不能指望商家哪天血管里能流淌“道德血液”,自行纠正不法行为。而是要寄望于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以及为过期食品寻找一个制度性的出口。

  诚然,食品保质日期的喷码技术可谓“滴水不漏”,可以以假乱真。但是,假如监管部门瞪起眼来,严格依法办事,不懒政惰政,查实哪家商品保质期作假,恐怕是小菜一碟。再者,既然食品日期可以轻易涂改,且成为流行的“潜规则”,为何只有监管部门“蒙在鼓里”,两眼蒙眬?

  当然,防范食品经过涂改“永不过期”,也有诸多经验可鉴,即实行堵疏结合。比如,英国要求“过了最佳食用期就得打折”;日本规定将“过期食物做成有机肥料”;德国、美国将“快过期食品用作慈善”……而我们呢?目前食品流通领域比较通行的“行规”,是商家对包装食品剩余1/3保质期的拒收,最终过期的商品会退还厂家,损失都由厂家承担。如此,这当然给奉行利益至上的商家留下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我的过期食品我做主,回收再加工、修改日期,日期“早产”等小伎俩自然层出不穷。

  食品“永不过期”,消费者的权利谁来“保质”?有关监管部门真的该想想法子了。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