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家海外公司,并且常年在海上漂泊采油,但是它的根系巨大,甚至牛气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按照国家海洋局的要求,8月7日是完成海底油污清理工作的时限,但康菲公司没能按期完成。到目前为止,蓬莱19—3油田漏油依然持续。更让人惊讶的是,溢油事件的调查和处置似乎只能由外资作业者康菲公司一手打理,其信息披露遮遮掩掩。即使国家海洋局多次提出措辞严厉的批评和整改措施,但情况并未得到好转。
一家海上采油公司,导演的却是经典的“公地悲剧”。美国学者哈定著名的《公地的悲剧》一文预言,“公地悲剧”展现的是一幅私人利用免费午餐时的狼狈景象——无休止地掠夺。在一番忽视远期利益的计算后,开始为眼前利益而“杀鸡取卵”,没有规则,没有产权制度,没有强制,最后导致公共财产——人们赖以生存的摇篮的崩溃。
BP也好,康菲公司也好,治污当然需要成本,私人必定千方百计企图把企业成本外部化。这就是赫尔曼所称的“看不见的脚”。私人“看不见的脚”不自觉地把公共利益踢成碎片。当然公司都是追逐利润的,但是BP、康菲为何不敢在本国如此撒野呢?
我想,他是钻了一些中国地方政府发展心切、疏于环保的空子。也摸准了中海油作为大股东常年的傲慢脾气,更吃定了即使犯错也会“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一贯做法。前有紫金矿业屡批不改,后有大连漏油类似事故一概最高只赔30万。有央企中海油撑腰,相信此次也能蒙混过关。追讨声大,最后逃之夭夭者多。无良企业大可在地方监管的缝隙里参与博弈、游刃有余。康菲虽然来中国时间不长,同样惯出来的脾气倒也不小。
因此,针对如何防止公地的污染,哈定一针见血,提出必须有共同赞同的相互强制,甚至政府强制,而不是单单由私人企业为所欲为。只有让我们的政治文化先“绿化”,生态利益的直接相关人——公民有效地参与监督决策过程,形成社会—市场—政治相互制约的生态治理结构,康菲才不会如此张狂。也就是说,杜绝下一个康菲事件,不能只追求先进技术开发钻井平台,更需要一个健康运转的生态政治平台。如此,“公地悲剧”才不会蔓延成“公海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