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半相亲268次的“大连相亲哥”徐昌盛,近日参加了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录制,一次与24位女性相亲。无独有偶,在河南洛阳,也有一位“最适婚公务员哥”徐阳,三年相亲689次,却依然一无所获。(8月11日《扬子晚报》)
有句俗话叫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然而,也有一句俗话叫做“强扭的瓜不甜”,于是,在打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之后,越来越多的单身人士选择了“相亲”。相亲作为一项社会活动,不乏成功者的“牵手”,然而,也不乏失败者的“滑铁卢”,“大连相亲哥”也好,“最适婚公务员哥”也罢,都是相亲失败的典型。
关于择偶婚恋,社会学里面有一个“择偶梯度效应”——男性择偶往下找,女性择偶往上找。女性在职场上每上一个台阶,她在婚姻上的选择余地就越小;而男性在职场上每上一个台阶,他在婚姻上的选择余地就越大。所以,现代城市婚姻性别的两极分化明显:高层次的女性和低层次的男性都面临着婚姻困境。
然而,“择偶梯度效应”在这两位“相亲哥”身上却失灵了。他们都拥有高等教育背景,一个在高薪的外资企业工作,一个是捧着“金饭碗”的公务员,一个阳光而庄重,一个高大又帅气。按理说,他们都应该是人见人爱的“香饽饽”,却成为了事实上的相亲“弃儿”,这是为什么呢?
快餐文化的侵蚀不容忽视。现代社会所有的行动都有一个特征就是理性化和工具化,都具有行为策略性;人们都强调效率,讲究精确。快餐文化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产物,也是追逐名利的产物。以“麦当劳”为代表的快餐便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要,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中国的许多城市。然而,快餐虽然方便却缺乏营养,快餐文化有速度却缺乏内涵——看名著只看精简版,想学东西只想报速成班, “神医”、 “状元内裤”、“求职宝典”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
“相亲哥”也陷入了快餐文化的“陷阱”之中。徐阳曾在一天内在同一个咖啡店的同一个位置,约见了8名女孩;最快的一次,直接一句“你好!我还有点事”就转身离去。而徐昌盛最长的一次恋爱,也才3个月。
许多人都把“屡战屡败”归咎于“相亲哥”自身,也有专家认为他们相亲成瘾。可是,快餐文化,却在无形中被人们忽略了。如果说快餐文化是“罪魁祸首”的话,个体原因只不过是“帮凶”,它们共同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相亲哥”和“相亲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