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网络监督是最好的启蒙

时间:2011-08-04 14: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有两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是四川省宜宾市常务副市长徐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称“去过60多个国家”,引发网友围观,随后刊发该报道的宜宾新闻网已将“去过60多个国家”这句话删掉了。二是广东省增城市有关部门在慰问为救跳轨者而英勇牺牲的广州消防战士姚携炜家人时,一名政府官员递上慰问金,握着姚携炜父亲的手说:“恭喜你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综合媒体近日报道)

  两位官员的前车之鉴,一定会让不少官员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即每一句话都不能乱说,如果官员不能谨小慎微地对待自己的每一句话,自己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徐副市长本来谈的是当地一家经济开发区的未来,以及开发区规划先行的重要性,可主题内容没太多人关注,反倒是作为佐证的出国考察信息被揪住不放,甚至成为网友质疑三公经费是否合理的证据。至于说慰问死者家属的官员,原本冲着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而去,谁知竟然因为用错了一个词让自己形象严重受损。

  在没有网络之前,即便官员出现这样的“低级失误”,也由于信息传播范围所限,以及缺乏共同关注和质疑的平台,“形成不了什么气候”,对官员造不成太大的影响。可是,网络尤其是微博这种先进信息传播载体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这种状况。想当年,南京市江宁区房管局局长周久耕,不就是因为一句“将查处低于成本价卖房的开发商”,而被网友展开强大的人肉搜索,随即天价烟、天价表逐渐被曝光,直至最后的彻底落马。

  如果说前网络时代,虚拟的互联网的规则是,“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可在当下的网络时代,规则早已变成“即便你是一条狗,网络都会知道你来自哪里”。海量的网络信息可以让公众随时查找、核对需要的相关信息,而且很多的信息可以通过关联信息从逻辑上进行相互验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公众人物的官员,如果其想掩盖某个事实,难度之大超乎想象,一旦某一个环节的某个事件没有处理好,或者说某一句话一不留神“泄露了天机”,在强大的网络监督之下,真相就会欲盖弥彰。

  网络时代的这种状况,说明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公众从来都不缺乏监督官员的热情和能力,只是由于缺乏相应的途径和手段被压抑。正如有论者所言,“围观改变中国”,无处不在的网络监督,其实是一种强大的监督力量,使得官员的一言一行都被置于放大镜之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又何尝不是对握有公权力的官员最好的启蒙,至少官员在行使权力时会多了一份敬畏,因为“人肉搜索”、“全民监督”的矛头很容易就指向说话或行事无所顾忌的官员。

  无数的实践早已证明,对权力的监督越充分,权力的运用就会越谦卑、越谨慎。在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官员已经意识到,发达的网络技术,已经让传统屏蔽信息的手段,追不上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好多地方都在考虑如何通过更好的信息公开来应对和引导舆论的缘故。

  有人说,在监督问题上,网友已经过河,一些官员却还在假装摸石头。这问题很好解决,不管假装还是真的就是不知道,公众完全可以通过一个个真实而有力的监督案例来启蒙他们,因为“生活教育了我”远比“说教教育了我”来得更为有效。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