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为员工建房谋福利,“社会公平”更重要

时间:2011-08-01 15:08   来源:人民网

  花园般的小区里,三室两厅的新房,地砖、中空玻璃都是现成,薛东宁只花了3万元就装得漂漂亮亮,连家具都齐了。30岁的薛东宁,是私营企业陕西韩城黄河矿业集团的员工,在商品房均价已达每平米4500元的这个热门地段,以每平方米1200元的低价拥有带产权的高档住房,这是他来这家私企前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7月31日工人日报)

  对于当地私营企业给职工谋福利、低价解决住房的做法,从企业回馈社会、帮扶员工的角度是值得称赞的。然而,将这一行为放大到整体社会环境中考量,却只会造成更大的社会不公。效益好的私企可以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但更大量的普通私企是根本没有财力和精力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那么,这种“单位决定命运”的现实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社会不公。

  去年8月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时表示,我国基尼系数早在2006年就已达到0.49。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以每年0.1%速度递增。我国基尼系数连续攀升不仅是由垄断央企职工拉起来的,也与部分私企收入畸高有关,虽然在市场经济领域讲究“多劳多得”,但已经“票子”很多的私企再为其职工低价解决“住房”问题,这样的现实只会让原本就引人诟病的社会分配不公“雪上加霜”。

  况且,这一发端于个别私企的为内部职工分配福利房一事,其分配福利的方式是“房子”而不是“票子”。福利性住房即使完全由私企利用企业利润解决,但占有的土地资源却是国家的。城市土地属于国有资源也属于公共资源,财大气粗的私企占的多了,可以分配给社会公众的就相对少了,这就犹如一块不会增加的“大蛋糕”,私企职工的福利房最终挤占的依然是稀缺公共土地资源。这显然也会进一步导致城市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资源相对紧张。

  一个看似合理的“福利分房”,实际上可能导致社会中新的和更大的不公,有关方面应审慎对待这一新生事物,而不应盲目推广。笔者以为,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也是唯一的保证公平的做法,就是让这类想给职工谋福利的私企,必须同等地站在一个“平等地竞争”的位置。首先,在“拿地”之时,有关方面绝不应出台相关“优惠”或“帮扶性”鼓励政策,也不应让类似私企有比其它市场主体更方便、更优惠地拿到土地的途径;二者,对于这类企业自建房必须同等严格定性,商品房可以由市场调整,但属于“保障性住房”的内部自建房就应纳入政策监管范围,至少不能让企业内部根本不符合“保障性住房”条件的职工,反而借福利之机占有保障性住房。其三,私企自建房应同等符合城市规划,不应因其是“福利房”而逃避法律监管。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