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秒杀”国货与媚外无关

时间:2011-07-14 13: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央视揭了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老底,披露其意大利“原装进口货”实为出口返销且质量不合格。北大才子孔庆东教授在其一档《孔和尚有话说》的网络视频节目中告诫国人:“不要崇洋媚外,国外的东西一样不靠谱”。网络视频上也有人说教,“不要迷信洋品牌了”。

  中国人自己海外注册或者在国内虚构一个洋品牌,再来掏中国人的腰包,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为其归因,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指责中国人“崇洋媚外”,以为如果中国人不迷信洋品牌,就不会有人设计假洋品牌的陷阱;一是反求诸“国货”,关注国内企业发展策略,关注“中国制造”存在的问题。

  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企业跨国经营,商品跨国生产与销售。市场已经全球化了,指责国人“崇洋媚外”、“迷信洋品牌”,很可能只是一种成见与偏见。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7000万辆,其中洋品牌有多少?我们几乎天天进家乐福、逛沃尔玛,我们用的手机、看的电视甚至吃的也多是洋品牌,岂非人人崇洋媚外?“崇洋媚外”是一根道德大棒,但用之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已经与现实格格不入。

  现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相互开放市场,“中国制造”充斥世界,而外国货也打入中国。中国人买洋货还是“国货”,取决于人们的需求、偏好、购买力,由此形成人们的消费策略和取向。坚持买“国货”,未必出于爱国;经常消费洋品牌,也未必是因为“迷信”。有些人有钱,花高价买点洋货,原因就在于他有钱,买得起。有人喜欢意式、法式家具,不过是他的某种偏好,跟“迷信”还是大有区别的。

  必须承认,“国货”与洋品牌之间确实存在质量差距,这是长期的社会历史原因造成的。1840年以后,中国人惊见洋人的船坚炮利与商品的物美价廉,开始“师夷长技”。现在,我们的高铁技术已超迈欧日,但更多的商品还是洋品牌占优,这是不争的事实。消费者货比三家,如果洋品牌“价贵物不美”,中国人也不至于反复上当;舍“国货”而选择洋品牌,本身就折射出洋货的市场信誉。

  假洋品牌在国内猖獗,这不是洋货和洋品牌的错,相反它恰恰暴露了我们的“内部问题”。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制造假洋货的不是洋人,而是我们自己;二是并非洋品牌出了质量问题,而是“中国制造”质量不合格。深层次问题则是:部分中国企业无心立足长远,跟洋品牌试比高下,而多投机取巧的短期行为。更有甚者,干脆干起坑蒙拐骗的勾当,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谋财害命,伤天害理。

  有人以为,只要中国人不“崇洋媚外”了,假洋品牌自然就没有市场了。问题是,在今日中国,买洋货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合情合理合法。洋品牌有基本的质量保障,其设计新颖、引领潮流,有消费者“迷信”似也不足为奇。仅仅从质量和信誉来讲,消费者如果有支付能力,他也会舍“国货”而取洋品牌。如果“中国制造”不放弃投机策略,致力于以质取胜,理性的消费者就会形成洋品牌偏好。

  正确的解决之道是,“国货”洗心革面,把质量、费效比搞上去,使自己成为消费者一个可靠的选择。攻击“崇洋媚外”的心态,实际上是一种唯心主义进路,如果“中国制造”不给人质量可靠的预期,任何道德说教都注定会失败。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