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让酒瓶飞”是一道综合考题

时间:2011-07-12 13:41   来源:大众日报

  七月号称毕业季,在这个特殊的月份里,很多高校为毕业生离校而揪心。7月11日的中国教育报专门刊文,倡导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然而一些大学毕业生的极端行为让我们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如,在日照大学城德胜园,大学毕业生就上演了一场“让酒瓶飞”,该校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前从宿舍楼上往下扔酒瓶、暖瓶,弄得车辆、行人不得不绕行。

  毕业生离校,本应当是充满“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般的愁怅和依依不舍,现在却在乒乒乓乓的破坏中追求一种快感,这让人思索;而这种本应被教育所矫正的摔砸行为,竟然发生在教育机构内,则更让人反思。

  教育在于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和培养做人同样重要。尤其是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分化,利益结构调整,各种矛盾凸显,教育机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有责任教学生怎样做人,为学生塑造一种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而不是放任形成一种公共意识麻木、盲目跟风、以丑为美的价值观。只有这样,学生在踏入社会后才能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社会、正确看待挫折,做一个成熟理性的人,做一个和谐社会的培土浇水者。

  然而,深究“让酒瓶飞”的原因,会发现当前教育不但没有承担起这一重任,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制造学生的非理性心态。

  首先,从幼儿园到大中小学,当前学校与学生之间似乎只剩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管理者往往怕担责任,除了管好学生的学习,其它一切以不出事为准则,有的还制订许多“禁令”,把学生限定在一个行为模式中;而诸如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心理疏导和塑造等,则无所作为或少有作为。由此,本已给学生制造了不同程度的压抑,却又没有传授排解压抑的方法、提供排解压抑的出口,如此怎能不让学生产生极端行为?日照大学城德胜园的学生小孙在接受采访时说,摔东西的一个原因是想发泄一下,就反映了这一点。

  其次,学生对学校存在不满心理、归属感不强,也是造成这种破坏性行为的原因。当前大学越建越大,校区越来越多,学生与老师见面的机会却越来越少。据了解,当前很多高校建在大学城,有的则分散成几个校区,老师经常是每周去学校一两次,一次讲半天课,讲完就走人,老师、学校与学生互动少,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加之许多高校办学趋于功利化,把学生当成摇钱树或者廉价劳动力用,还有的老师授课不认真、搞学术腐败等,也就更引起学生不满。

  再次,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学生对前途感到渺茫,也是造成这种极端行为的一个现实原因。对这一点,学校更应当担当起疏导学生心理、塑造理性心态的责任,然而很多学校没有尽职尽责。

  当然,发生“让酒瓶飞”事件,还有学生自身素质、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但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机构,首先应当担起责任。不难看出,当前教育机构在教书和育人之间存在偏颇,并没有达到和谐社会建设对教育的要求。这里既有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的原因,又与学校运行机制有关,是一道综合考题,需要综合施治。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