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自动扶梯逆行事故震惊全国,1死28伤的惨剧背后,却是“固定零件损坏,造成驱动链条脱落,扶梯下滑”这样简单得近乎苍白的理由。
再往前看,2010年12月14日的深圳,地铁国贸站发生类似事故,致25名乘客受伤。事后查明,原因同样也是“固定螺栓松脱、驱动链条脱落、最后电梯逆行”,而这两起事故中的故障电梯,都属于同一个品牌——“奥的斯”。
北京地铁扶梯事故在善后、人们在痛惜一个男孩的生命就此离去,也在追问,为何深圳地铁电梯事故之后,安全隐患没能排除?为何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一家网站调查发现的本市地铁扶梯安全隐患,则尤其令人担忧。好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展开了专项的安全检查。亡羊补牢,还不算晚。
东方网记者7月5日走访了上海地铁1、4号线的几座车站,发现不少扶梯已超过安全检验期限。这是可见的硬伤,而乘客自救和应急措施的严重缺乏,则同样令人担忧——多数乘客对扶梯前的《乘梯须知》并不关注,也不知道扶梯首尾的下部都装有紧急停止按钮,更不知道“左行右立”有利于发生危险时减少伤害。同样,多数乘客也不知道在事故发生时如何最大限度保护自己,他们只是猜测“是不是要蹲下”。
这样的调查报道,将地铁扶梯的安全隐患展示得一览无遗。很明显,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甚至失职,是安全隐患最大的成因——连对地铁扶梯定期进行安全检验都做不到,遑论其他?要杜绝这样的安全隐患,必须严格责任追究制度——这些工作都是谁负责的,必须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都必须清清楚楚地给大家一个交代。
北京的事故发生后,各地紧急排查安全隐患是必须的,但完善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靠近“公共空间零事故”。其实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并不复杂,比如说,在每部扶梯上都加上一块铭牌,将安全检验的责任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留在上面,这样不仅没有了扯皮的空间,也有利于市民发现问题后及时上报。
除了完善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地铁运营方和管理部门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大家提高避险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扶梯前的《乘梯须知》当然是必要的,但却不能仅仅满足于这样的简单告知,事实上,行色匆匆的人们很少会停下来仔细看《乘梯须知》,他们需要的,是更直观更形象的安全训练。那么,地铁运营方和管理部门能否多拍几条通俗易懂的公益广告,通过站台、电视台等渠道循环播放,或者,多开展几次乘客参与的应急演练,多张贴一些漫画。
地铁电梯是城市安全的重要一环。要最大限度地达到“公共空间零事故”,管理方的责任心和市民避险能力的提高,两者缺一不可。而这其中,管理和责任追究到位,尤为重中之重。地铁如此,其他公共空间的安全保障,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