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源争夺战,怎么争、争什么?

时间:2011-07-04 13:38   来源:西安晚报
  复旦大学招办前日称同城院校假冒复旦骗学生改志愿,复旦教授冯玮发微博称是上海交大所为。7月2日晚,上海交大发声明称,“本校招生老师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有关“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部分言论和报道对该校声誉造成极大损害,将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一方指责“冒充欺骗考生”,另一方则矢口否认。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目前显然还很难一时厘清,其中的是非曲直,更难下判断。但通过该事件,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还是不难判定的,那就是:眼下高校之间的生源争夺战,不仅确实客观存在,而且“战况”还相当激烈、甚至趋于“白热化”。

  据记者日前在湖北调查,湖北高考成绩甫一公布,“几所名校在鄂的招生组对高分段考生的‘围追堵截’便接踵而至”。“高分考生同时有好几所高校都在联系”,“不到最后一刻,即便签了协议也会‘改嫁’到其他高校”。而据媒体此前报道,一些地方还存在原本打算报考其他名校的高分考生被行政权力“绑架”上“北清”的情况。

  高校乃至名校之间大打生源争夺战,从理想角度看,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高考制度实质上原本就是一个竞争性的制度。既然学生之间需要通过高考相互竞争上大学以及上什么大学的机会,那么,高校之间当然也应该相互竞争招徕吸引学生的能力。显然,只有通过这种多层次的相互竞争,考生与高校间双向互动的选择权,才能充分实现,进而激励考生和高校均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素质。

  但也必须看到,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竞争或“生源争夺战”究竟应该“怎么争”,又是不能不讲规则的,如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规则和底线。为本校的招生利益而“假冒”其他学校老师欺骗考生,或者捏造事实、诋毁“兄弟院校”,如果这些情况属实的话,那么无疑都是破坏基本竞争规则、逾越竞争底线的行为。

  另一方面,时下趋于“白热化”的高校生源争夺战,之所以让人感到担心,除了“怎么争”的规则底线问题之外,还在于“争什么”的实质教育内涵。不难看出,目前内地高校间的生源争夺战,所争夺的都是以“考分”为标准的“高分考生”。

  与境外许多高校如香港高校对考生全面综合素质的重视相比,内地高校这种固守“分数至上”标准的生源争夺战的竞争层次和档次,显然值得商榷。或许,这也正是内地高校“生源争夺战”虽然日趋激烈,却有很多考生反而放弃内地高校、选择港校的原因所在。

  “君子矜而不争,其争也君子”。内地高校生源争夺战中的“争”是否足够“君子”——“怎么争”、“争什么”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竞争法则和教育规律,无疑值得我们认真反思。而这,比具体搞清楚复旦与上海交大之间在上述事件的是非曲直,更为重要。(张贵峰)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