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暴雨预报准确率低是一种进步
时间:2011-07-04 13:29 来源:燕赵晚报
一场预报中的大雨再次和北京“擦身而过”,只在南部地区下了小雨。北京市气象台解释,雷雨发生的天气状况随时在变化,预报是一个逐步更正的过程。目前我国对于暴雨的预报准确率为20%,比发达国家略低。(7月3日《新京报》)
客观上讲,预报天气是项世界性难题。对西方国家来讲,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也并非无懈可击,科技水平最高的美国也经常无法预报到飓风与龙卷风。对这样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公众应该拿出更多的耐心来对待我国气象台站。
但是,“不能准确预报”不等于气象局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或是拥有了可以傲慢的理由。勇敢地承认自己水平有限的事实,并确立下一步努力的目标,是气象局这样的“吃皇粮”单位对社会应该有的态度。作为官员,承认“我国对于暴雨的预报准确率为20%,比发达国家略低”的积极意义有两个:其一,承认差距,认识到不足,是所有公共事业单位应有的态度;其二,提出了一个如何达到发达国家预报水平的命题,这可以看成是一个目标、一个承诺。
对于气象部门来讲,再不承认差距、提出努力目标,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会继续“掩耳盗铃”。举个例子:许多天气预报中有空气污染指数的预报,但是我们很少听见“轻度污染”、“重度污染”这样的预报,相反,“空气质量优”、“空气质量良”却成了最熟悉的话语。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某产煤城市,“市民每天所受污染都超过两包烟”的事实已经无可争辩。那个发布《北京蓝天视觉日记》的小女孩,将天气预报中那件“皇帝的新衣”揭穿了……而美国NASA所谓“中国华北与撒哈拉大沙漠粉尘指数最高”的数据调查,也好像有了可以信服的理由。
谁也不能说,天气预报一定是100%准确的,但只要天气预报准确率还有提高的可能,气象台就应该为之而努力。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乎百姓利益、关乎国民生产的问题,还是一个关乎政府部门形象与公信力的问题。(王传涛)
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