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用伟大的方式做小事
时间:2011-06-30 10:52 来源:解放日报
浙江商人陈金荣每年把企业收入的1/3用于慈善捐助。用他的话说: “与困难群体比,我是富裕人家,我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这些人;与大老板比,我是 ‘小儿科’,但我的捐款比有的人多。我对这种特殊投资效益看好,尤其当我听到我捐助的学生考出了好成绩、参加工作获得了多种荣誉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精神富翁。”
这种“比算”,之所以让人产生共鸣,是因为他体悟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爱心至关重要,它决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能走多远;对于企业来说,社会责任至关重要,决定了企业生命的长短。个人与企业不仅是承担社会责任的示范者、自觉遵循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为全民服务的热心者,更是让人民共享利益的实施者。善念是根,善言是花,善行是果。我们不能只是嘴上说说,附庸风雅,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要拿出真情实感,要拿出真金白银。
显然,很多人做慈善事业,是从感动自己开始的。在他们看来,捐助绝不是为了获得组织上给的荣誉,更不是为了要讨别人的好,而是从中感到快乐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内心得到莫大的慰藉。正因为此,他们才会无怨无悔地坚持走下去。
冯友兰说过:“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也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言,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一个没有大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大德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然而,曾几何时,我们似乎忘记了感动,忘记了人间真情。可不是?有的人平日里一掷千金、挥霍浪费,可面对慈善他们竟甩手不干,面对困难群体、贫困学生竟缄口不言。难怪有人直言不讳:“一个民族,在急步追赶世界的时候,在经济飞速上升之际,仿佛刚离饥寒的人,忽然发现物质丰盈触手可及,那种日益膨胀的欲望,比起坚守道德底线的意志,来得更加强烈。精神层面的说教,敌不过物质层面活生生的诱惑。欲望的洪水冲击着道德堤坝,让五千年文明在有的领域失守了。”
当慈善行为升华为一种让整个社会为之动容的精神标识,并有更多的人一道来参与慈善行动的时候,我们的世界不就将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吗?“只有付出善良,才能播种善良;只有守护善良,才能收获善良。”乃此之谓也。
泰戈尔说: “以挣钱为最高目的的人,正不知不觉地把他们的生命和灵魂出卖给富人或者代表金钱的组合体。”我们并不排斥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收入多一点,日子过得好一点,皆人之常情。但与此同时,我们更须获得精神上的富足。有的人 “穷得只剩下钱”,一味追求身外的物质富裕,心灵却无处归依,岂不悲哉哀乎?
国家的崛起,应首先是心灵的崛起,而心灵的崛起和强大,则需要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从民族的文化经典中吸取养分,学会对欲望的节制、对灵魂的净化、对正义的诉求,让传统文化经典中的人文价值和精神理性实现回归,让内心真正变得强大。与此同时,我们更呼唤一大批人的榜样示范。“国家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能站出来,都是英雄。”这是以卖羊肉串为生,将过去8年里靠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助了上百名贫困生的 “慈善家”阿里木说过的话。
一个人除了有获得直接利益的需要之外,还有获得社会认同的需要,更进一步,还有生命获得升华和不朽的需要。而这要求我们应有英雄的情怀、英雄的行为,在关键时刻能够大义凛然、挺身而出。要知道,用真心去奉献,感动会如约而至;用行动去传递,爱心必春暖花开。
哲人说得好: “如果我们没有机会做伟大的事,我们可以用伟大的方式做小事。”或许,很多人所做的慈善之事还算不上伟大的事,但我笃信,他们是在 “用伟大的方式做小事”。因为他们是用热心用良心用诚信在做,他们已经做过和正在做以及将要做的这些 “小事”,已经和正在成为全社会的一种精神生态,已经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崇仰和追求。这样的方式方法,怎不伟大?这样的目的意义,怎不伟大?(赵畅)
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