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标准“一年一遇”的短视思维该丢了

时间:2011-06-23 10:39   来源:燕赵晚报
  近日,南方数省遭遇强降雨,武汉、杭州、南昌等地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暴露了部分城市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据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解释,作为一座老城,武汉很早就有了地下排水系统,但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这种标准已不能适应今天城市发展的需要,如管网、箱涵等排水系统的口径还是按 “一年一遇”的标准建的。(6月22日《新京报》)

  城市排水系统防涝标准竟然是“一年一遇”,据说,这让人大跌眼镜的标准,还是“国家规定的城市防汛标准”,而“一年一涝”的并不只是武汉,“逢雨必瘫”几乎已成困扰众多大中城市的共同难题。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我们的一些城市缺的就是这种良心。德国人在青岛留下的排水系统,上百年了,至今顺畅;美国、德国的一些小城市,其排污道与电信、供暖、供水实现科学整合,下面宽得可以开小车。我国历史上也有排水“长效工程”,比如江西赣州的排水系统,便是宋朝先祖留给后人的赠品,沿用千年,仍旧好使。

  而我们现在不少城市的排水管道,窄得钻一个人都要弯着腰。若一些地方城市工程监管缺位,再导致层层转包、偷工减料、胡乱施工,或许城市防涝系统连“一年一遇”的雨水都难扛住。

  对于一座城市,所有的突发事件都应排除在“意外”之外。面对突降大雨,最需要的城市精神便是从容有序的预警和排水。这种“城市气度”建立在城市管理者对最基本的公共设施——排水系统的长远规划之上。城市在水涝面前的手足无措,主因就是我们的城市建设的防灾减灾的底子薄。比如,重视地上的能看得见的政绩工程,忽略地下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重视见效快的大工程,轻视后人享福的基础项目。在这种短视城建思维的导引下,城市大笔资金投向“耀眼工程”手一点也不抖,而对嗷嗷待哺的城市防灾减灾等基础建设工程却不够大方。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要想彻底改变“逢雨必涝”的城市窘态,除了加大排水系统的改善力度,还要将城市灾害与官员政绩挂钩,引导城市管理者更好地关注民生,从而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周明华)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