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建高尔夫球场背后是短视发展观
时间:2011-06-21 11:09 来源:燕赵晚报
从2004年开始,国家陆续下达了近10个针对高尔夫球场建设的禁令。然而7年过去了,各地仍建设了400多家球场。据一位高尔夫球场管理人士介绍,实际上,目前全国正规审批通过的高尔夫球场只有10家左右。(6月20日《人民日报》)
地方政府要靠建设高尔夫球场来招商引资,要靠它来拉动GDP增长,官员更可以在投资商的笑脸相迎下,在球场上潇洒挥杆;投资商除了靠经营球场营利,还能依托球场搞一些房地产开发之类的“配套”项目,何乐而不为?地方政府和球场投资商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只苦了耕地被侵占、房屋被拆迁的农民。
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极其有限,城市土地资源更是极其紧缺,而一个高尔夫球场的占地动辄近千亩,多则几千亩,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占地广阔的高尔夫球场就绝不是什么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只能说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祸端。这么浅显的道理,一些地方官员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愣是不予理会,愣是对国家的相关规定置若罔闻。无论是打着体育公园、生态园、休闲园等旗号也罢,还是巧立名目的各色俱乐部也罢,都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
不难体察,整治各地滥建高尔夫球场的乱象,关键在于强化国家严禁建设新的高尔夫球场项目规定的执行力。从2004年开始,我国针对高尔夫球场先后下达了近10个禁令,可以说态度是明确的。但有关规定屡屡被地方政府架空。这说明,要从根本上整肃地方违规乱建高尔夫球场的乱象,就要以不姑息、不放任的政策执行力,来遏制各地争相效尤乱建球场的“破窗效应”。否则,禁令屡成空文,只会助长地方更加肆意地滥建球场的劲头。
“禁而难管”是一记沉重的警钟,对问题高尔夫球场加以整治不能简单化,而是要认真分析乱象背后的深层原因。遏制高尔夫球场滥建势头的的治本之策,就在于破除高尔夫球场背后的利益链条,端正地方官员的发展观念,为其竭泽而渔的短视发展观念纠偏。 (屈正州)
编辑:张洁